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视角

【音乐周报】推动中国弦乐艺术融入世界主流 | 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第六届国际大提琴艺术节举办

发布者:肖阳发布时间:2023-12-21浏览次数:316

推动中国弦乐艺术融入世界主流 | 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第六届国际大提琴艺术节举办

 

 

12月11日至15日,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第六届国际大提琴艺术节在上音歌剧院举行,大师课、音乐会、教学论坛、个别课、重奏与大提琴乐队排练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业师生与音乐爱好者。10年来,上音国际大提琴艺术节坚持艺术性和学术性并重,已成为中国大提琴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培养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大提琴演奏家和教学人才,充分展现了上音作为中国大提琴专业教学高地的地位。


十年铸造品牌推动学科发展

“作为上音表演领域的重点方向,大提琴专业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创办大提琴学科新型教学团队、王健李继武大提琴工作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音院长廖昌永表示,本届艺术节立足于提升上音管弦专业的教学、演奏与科研水平,在国际化标准的运作下,体现出教学、研讨、展演同步发展的特点,探索前沿、吸收要髓,推动中国大提琴艺术演奏与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上音管弦系主任刘照陆介绍,本届艺术节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了9场大师课、4场音乐会,向公众免费开放;举办1场大提琴艺术表演与教学论坛,同时开设个别课、重奏与大提琴乐队排练等,在创作演出、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助力上海城市品牌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升。

“本届艺术节继续保持高规格、高质量、高效率的风格,邀请以大提琴家王健为首席教授的团队,还有青年教师、青年演奏家团队,举办高质量的论坛,这是我们办节的底气和基础。”上音大提琴教授李继武表示,艺术节是对上音大提琴专业一次全面的艺术检阅,也是一个展示的平台,上音始终和国际知名音乐学院和专家学者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推动中国弦乐艺术融入世界主流。 


名家指导授课传道授业解惑

艺术节期间,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专业师生及爱乐者挤满了上音歌剧院,观摩学习国际一流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的精彩演出与授课。

本届艺术节首席教授、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特聘教授王健表示,国际顶级的大提琴老师集中在一起,为大家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时,艺术节也为下一代的优秀演奏家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大师课上,王健为上音大一学生沈耿轩、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生郝浩然、上音大二学生郑佳滢以及上音附中初二学生李奕忻的演奏做了悉心指导。

美国茱莉亚学院教授理查•艾伦分享了音阶技术训练的经验。他认为,所有的音阶都应该建立在对双音的理解之上,演奏所有曲目的前提是以双手按弦的形式来搭建手位,双音的练习方式有利于确保手维持一定的形状和角度,让音达到最准。在双音和音阶练习时,要注重指位替换,他建议学生用不同的指法练习音阶,以形成对音程“小大大小”的概念,进而做出各种可能的组合。双音结合替换指法,使手型和手指跑动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均分一弓的练习去提升音准和技巧,理解不同弓速与音阶之间的关系,对理解乐句的处理极为关键。

 

德国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大学教授杨文信分享了自己对巴赫大提琴组曲弓指法的研究成果——由于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演绎方法极为多样,年轻演奏者们会感到困扰,他建议学生多看手稿,独立思考,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案而不是照搬前人的弓法。


汇聚大咖专家探讨大提琴发展

在大提琴教学论坛上,专家们共同探讨大提琴的演奏与教学发展趋势,呈现了大提琴艺术理论的全球性视野。

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教授朱利尔斯•伯格阐述了大提琴的人文特性——对于大提琴演奏者而言,不仅要尊重观众,也要尊重音乐背后的人—作曲家,成为作曲家信息的传递者。演奏者应具有人文关怀,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感与灵感,始终为作曲家服务,关注听众的态度。

王健认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演奏艺术的传播,互联网的快速、便捷与海量信息大大缩短了演奏家理解作品的过程,并极快地让演奏者明确演奏的标准,取得整体演奏水准突飞猛进的提高。但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模仿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学习方法,极易获取但也容易限制演奏者想象力的发展,削减了对音乐的内在感受。

 

美国大提琴家劳伦斯•莱瑟回忆了在20世纪黄金时代与许多伟大音乐家学习、合作演奏的经历。他表示,大提琴是最像人声的乐器,演奏者应该多聆听歌唱家的演唱,并列举了他喜爱的20世纪初期的歌唱家,倾听歌唱、自我歌唱,再运弓在提琴上模仿歌唱发声。

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学院教授菲利普•穆勒分享了如何准备音乐会的经验,例如,关注大脑传输的指令;进行音乐会前的训练要高效,要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分配时间,尽可能多花时间为音乐会做准备;在读谱过程中,要安排自己的指法和弓法。

大提琴演奏家、上音客座教授马蒂•罗西分享了对18世纪大提琴独奏表演形式的研究,他呼吁大家多关注大提琴黄金时代的作品和演奏传统。

 

/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