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HCM来一场艺管walk

发布者:孙宁宁发布时间:2023-11-02浏览次数:462



10月12日上午,在沈舒强主任、孙宁宁副书记(主持工作)、亢爽副书记,以及魏星和王旭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艺术管理系同学们集体参观了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校史馆和沿淮海路建筑群。本次参观作为“劳动实践周”的实践教学安排之一,由学院党委宣传部安排志愿者同学全程进行讲解,旨在让学生们更系统、深入地了解学院历史,切身感受“新”空间魅力,为之后参与以“音乐街区” “演艺新空间”等元素为主题的策划汲取灵感,为未来投入艺术实践工作积累经验。

首先,跟随志愿者的细致讲解,同学们参观了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校史馆。从过去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百花齐放,校史馆中的资料与影像展示了上音建院以来艰辛的发展历程,也陈列了上音在历史变迁中树立的一座座音乐丰碑。


静静聆听这所历史悠久的高等音乐学府的人才培养史,不禁惊叹于上音几十年来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校史馆承载着先辈们为事业献身拼搏的光辉岁月,也镌刻着当下每一位上音人的使命:继往开来,攀登艺术高峰。

紧接着,同学们来到了沿淮海路建筑群。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与街区相接,成为了淮海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德国文艺复兴风的“音乐城堡”、白色现代风的“花园洋房”,还是英式花园风的“小红楼”,法国文艺复兴风的“法式大宅”,每一栋建筑都典雅大气,富有历史底蕴。

上音可阅读、可聆听、可感知的“沉浸式”开放校园的打造不仅为大众提供了打卡拍照的新地标,还将把学校优质的文化资源分享给更多百姓,通过学术成果展示,让大众在欣赏到优美环境和历史建筑之外,还能享受到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的音乐会、展览、讲座等优质的文化服务,感受艺术氛围、聆听上音校史,以更生动亲民的方式让大众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音乐文化发展的路程。


在未来,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与音乐演出将于此地展开。作为艺管系学生,在驻足欣赏的同时也该思考如何利用这片全新的空间,秉承“美育”的理念,打造具有上音特色的音乐街区。

参观感受

23级研究生 谢心怡

参观校史馆让我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学到了学校创建的初衷,它在中国音乐教育和文化领域的贡献,以及校园内曾经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知识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文化传承和学院的使命,为我提供了更多的背景知识,使我更有自信和动力去为学校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随着对学校历史的了解,我认为作为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专业知识,我可以参与音乐会和演出的策划和管理,协助学校更好地展示学院内部和外部的艺术成就。此外,我还可以帮助策划和管理学校的文化活动,促进音乐和艺术的普及和推广。

 

在本次参观中,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之前,我曾听说过“建筑可阅读”概念。这个概念强调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结构,还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通过建筑,我们可以阅读并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而这次所参观的历史建筑无疑为演出和音乐会提供了出色的表演场地。通过讲解,我也了解到了它们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从专业角度看,这些空间为演出的策划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我可以考虑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宣传音乐会和文化活动。这次参观让我对“建筑可阅读”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建筑可阅读不仅意味着外观和结构,还包括建筑的社会效益,和如何促进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这个概念为我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材料,特别是如何将建筑与艺术管理相结合,以推动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23级研究生 杨祎选

参观完校史馆,我感触良多,对beat365官网从国立音乐院到如今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在风雨飘摇的时期,音乐前辈们仍然坚持音乐创作和学术研究,在抗战救国和烽火岁月中都可以看到早期上音人的身影。我认为艺术管理者在艺术传播、音乐教育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今我们也可以通过向市民开放校史馆、多开展艺术普及讲解等活动带领大家重温历史,同时也可以帮助红色音乐的进一步推广。

 

参观完沿淮海路建筑群后,我深深被这些建筑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所吸引,部分建筑已经经历了悠久的历史,修缮和保护让我们如今也能够领略百年前的风华,更带给我们一种沉浸的遐想。我认为这些旧建筑其实都很适合作为演艺新空间,可以根据每一栋建筑不同的历史、文化、风格来开发不同的演艺功能和剧目。如果将历史故事、历史建筑还有沉浸式的戏剧结合起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这次参观让我对“建筑可阅读”有了更多的理解。如今“建筑可阅读”概念已经落实到许多上海市历史文化街区、老洋房等建筑地标的保护和宣传之中。我们在许多历史建筑的门牌号上已经可以看到对其建筑年限、建筑风格、设计师还有历史功能的介绍。但是,仍然可以有更多新尝试来丰富建筑可阅读的体验。例如在门牌介绍中可以有二维码,让参观者扫码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自行去完成一些拓展。未来还可以利用vr设备等,让参观者可以看到计算机制作的历史场景,能够更加还原建筑的文化色彩。总体来说,建筑可阅读不仅仅是对于文化的保护,还是对市民共同文化记忆的守护,更是盘活城市艺术文化的突破点,我相信未来可以看到更多艺术管理与上海建筑之间的有意思的互动。


23级本科生 刘浩

虽然之前已经在上音上过一个学期的学了,但这也是我第一次进校史馆。走进校史馆,第一个感觉是震撼,我跟着讲解员的讲解,将自己带回代入呢些历史阶段,国民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时期……校史馆让我对学校的历史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些久仰大名的老师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解到创校以来的历史,我才恍然明白蔡元培老院长的良苦用心。作为一名上音人,我觉得接下来我应时刻将“和毅庄诚”铭记于心,时刻以“德艺双馨,红专兼备”来要求自己。

 

在沿淮海路建筑群的参观中,红色的美育楼和白色的教学楼最让我印象深刻。美誉楼前的绿草坪赏心悦目,也可以让路过的游人休憩嬉戏,有机会还可以在在草坪上举办一些音乐普及的演出活动;我知道外国的音乐学院除了培养专业高等人才外,还肩负着提升本社区小孩和老人音乐素养的责任,我在想,我们的淮海路校区是要对市民开放的,那既然开放,可以不止于参观游览,而是让大家过来学习,教给他们一些音乐常识,熏陶大家的艺术情操,让他们也对歌剧、音乐会、音乐剧等感兴趣,这样的话上音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音乐学府,不仅承担了教专业人才的功能责任,更承担了上海美育的社会责任。也回归了其96年前的初心使命“培育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

23级本科生 周阳

参观校史馆后,我对学校的创立背景、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都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在讲解和游览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上音一路走过的辉煌和成就,以及这所学校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作为艺管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历史价值,在传承校园文化的同时适度创新,与新时代接轨。例如开发音乐街区,利用好充满建筑美学的老校区洋楼,同时与校园中的音乐结合,提升街区的艺术氛围,打造为“新景点”。

 

如今“建筑可阅读”概念逐渐被大众熟知,我们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来做一些更有趣的建筑可阅读的实现形式,与音乐学院的资源优势结合进行宣传,如加入一些朗朗上口、大众熟知,或是歌词深入人心的乐曲,能在大众欣赏历史建筑的同时,更好的激发五感体验,为大众留下更深刻的参观印象。音乐不仅是听觉的享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脑子都有自己想象的画面,音乐可以将大家带入同一个场景中自由交流。将音乐与建筑结合,不仅可以让大众更好的感受建筑的历史文化与风格,还能作为一种情绪的表达,吸引游客甚至是路人驻足倾听建筑的故事。

通过本次集体参观,艺术管理系同学们受学院文化的浸润,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上音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上音人的奋斗精神与上音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艺管系学生在每一次实践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与目标,积极投身艺术事业,在美育之光铺就的音乐之路上将上音精神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