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上海音乐学院与国际声音与音像典藏协会(IASA)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珍贵历史音响档案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研修班”在上音图书馆举行。8位海内外资深音乐档案专家和30余位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音响档案工作的学员齐聚,11天里,研修班采用“理论+实践”模式,围绕音响档案处理的技术主题、载体主题、管理与策略主题开展研修课程。
开班仪式上, IASA培训与教育委员会主席娜迪亚·莱(Nadia Lai),上音副院长刘英、图书馆馆长余丹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主任萧梅分别致辞,仪式由学科发展规划处处长韩斌主持。
刘英讲到,音响档案作为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声文献之于各个音乐学科——无论是创作、表演,抑或是理论、应用——都有着难以取代的价值。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拥有数量可观的不同时代、不同制式的珍贵历史录音,多年来也积累了丰富的音响档案保护与数字化的经验。同时,作为我国“高校暨研究机构音响档案工作联盟”的主席单位,上音多年来致力于带动整个中国音响档案事业的发展。此次研修班旨在搭建中国与国际行业系统的桥梁,集结国内各方人才,继续聚力推动中国音响档案的建设工作。
娜迪亚对上音同仁和IASA专家们的辛勤工作给予感谢和肯定,预祝此次研修班取得圆满成功,并期待IASA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组织单位之间顺利合作能够由此深入开展下去。
余丹红从历史音响档案联接我们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意义谈起,呼吁学员们将此次研修内容与实际的音响档案工作结合,产出更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萧梅分享了近年来上音为保存和处理珍贵音响档案开展的重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并对专家和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随即开始的课程中,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黄均人以《擘划音乐有声文献保存的蓝图:从借鉴国际经验与自我检视做起》为题,分享了他丰厚的档案管理与研究经验,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和案例。IASA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娜迪亚·瓦拉斯克维奇教授讲授的《档案基础》与《唱盘》,对音乐档案的历史格式与设备、内容传输、档案伦理与基本策略、保护环境、视听载体的保存与处理以及唱盘的类型与组成、物理和化学破损与污染、唱盘原理进行了细致讲解。
在实操课程中,娜迪亚还为学员展示实体藏品的检视步骤,通过显微设备就藏品的物理与化学损坏进行展示和检验,并教授如何识别与分析唱盘受损情况的方法。
音响,是音乐的立“声”之本。在音乐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进程中,一份档案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更是远远超过了音响本身。本次研修班的培训内容将落实在各类型历史格式的具体操作与处理,通过磁带的卷绕、黑胶的清洗、音频的修复等技术,为存续于几代人生命中的声音记忆和有声遗产的保存、数字化、研究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2018年起,上海音乐学院已举办了两届“珍贵历史音乐档案(音视频与纸质)处理与保存专业人才审读会和研修班”,通过对近百名从业人员高质高效的集中培训,为学员提供了专业化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也为我国音乐档案领域复合型人才缺失的现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