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抗战遗址,
体悟前辈坚韧意志和崇高品格
4月2日上午,上音同学们到永安上吉山村参观国立福建音专旧址和羊枣事迹展览馆,体悟前辈坚韧意志和崇高品格。
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曾内迁永安7年半。1940年,省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在上吉山村创办,1942年升格为国立福建音专,在这里教学至1946年。1950年,国立福建音专并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并入上海音乐学院。同学们在陈旧的房舍、简陋的桌椅前流连,感受前人在抗战艰难环境中培育音乐人才的壮举,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也随着两校合并而融入了上音人的血脉。
羊枣事迹展览馆位于福建省保安司令部旧址。羊枣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到永安,被聘为福建省政府参事、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美国新闻处东南分处顾问兼中文部主任。他写的国际政治军事文章鞭辟入里,富有预见性,产生广泛影响。抗战胜利前夕,包括羊枣在内的29位进步文化人士被捕入狱,1946年他被虐死在杭州狱中。一块块展板记录着羊枣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事迹,也展现了他坚持真理、威武不屈的崇高精神品格。
此外,上音团队于4月1日参观了永安抗战文化陈列馆、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公园,近距离感受永安的红色印迹。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里,一条条被反动派涂抹修改的标语诉说着宣传战线斗争的尖锐。永安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集结地、出发地和宣言发布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公园展示了北上抗日先遣队亮剑小陶、孤军独进、血战怀玉山的光辉历程。
弘扬革命文化是
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福建是习近平曾经工作生活17年半的地方。上音师生跟随总书记足迹,在永安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参观结束后,来自上音马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董少校主讲的弘扬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现场思政课在羊枣烈士展览馆大厅举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三条路径。15分钟的思政微课聚焦国立福建音专在抗战时期坚持办学培育音乐人才、羊枣烈士为进步事业而献身两个案例,探析抗战文化包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四重内涵。微课号召包括上音学生、当地官员游客等在内的现场听众,从革命遗迹中领会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推进文化建设,并从中汲取干事创业的力量。
上音学生组成一支演唱小分队,包括王柏涵、王艺霏、刘辰旭、王添琪、罗森、常智、林宇、刘耀泽8名歌唱者以及王羽桐、李仁玉2名手风琴伴奏者,他们在羊枣烈士展览馆大厅演出两个节目,成为给人享受又启发深思的音乐快闪。
《血肉长城东海上》歌曲诞生于抗战时期的永安,同学们深情的歌唱再现了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的决心。《游击队歌》是上音老院长贺绿汀的经典作品,节奏明快,体现了游击队员的高超战术和革命豪情。“音乐快闪”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他们对上音学生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掌声。
永安市人民政府市长温欣传作即兴发言,赞扬上音师生的音乐思政课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寄语同学们更多地参与校地合作,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上音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卫,永安干部群众、游客、上音师生等数十人在现场参与思政微课和“音乐快闪”。
行走的思政课需要
“走得出”和“讲得活”
如何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是高校和思政课教师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将参观考察、专业演出、现场教学等融为一体,在行走和体验中增强对思想理论的认知与认同,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可行路径。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需要努力做到“走得出”和“讲得活”。
“走得出”是对高校和马院层面的要求。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和思政课教师借助校地合作、艺术演出、暑期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等机会走出校园,去考察社会历史文化,增进对现实的认识。为此需要给予经费、时间等方面的支持。设计活动方案时,把思政课教师的现场授课纳入考虑,统筹安排,增加外出活动的思政含量。近年,上海音乐学院在赴陕西延安、宁夏银川等地开展有学生参加的演出活动时,皆安排思政课教师随行,设置现场授课环节,发挥出导游景区讲解所不具备的效果,“行走的音乐思政”成为育人的有效载体。
“讲得活”则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在选择现场授课内容时,需充分发掘当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色元素,与理论要点相结合,彰显“现场”的教育功能,而不是简单把课堂换个地方。听讲者可能包括当地干部群众和游客,应充分利用这种独特人群气场,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其他听讲者也得到启发。现场思政课变得活起来,在整个实践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永安的思政微课围绕“弘扬革命文化”展开,带领学生领悟眼前遗迹所蕴含的深层精神,也力求增强当地干部群众弘扬红色文化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