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仪式及开幕音乐会《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在上音歌剧院拉开帷幕。
开幕仪式上,“七一勋章”获得者、上音杰出校友、作曲家吕其明,中国音协主席、上音特聘教授、作曲家叶小钢,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院长、歌唱家廖昌永共同登场,为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启动“留声机”开幕装置。
讴歌新时代精神、凝聚新时代力量
《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
作为本届音乐节的开幕演出,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由上海歌剧院全新创排,由诗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作词,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赵曦、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刘灏、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共同担纲音乐创作,上海歌剧院副院长黄景誉担任导演。该作品也入选了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
在许忠的执棒下,特邀歌唱家方琼、石倚洁、沈洋、董芳,播音艺术家印海蓉、表演艺术家佟瑞欣,和青年歌唱家韩蓬、徐晓英、宋倩、于浩磊、熊郁菲等,集结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剧团和中福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合唱团,以两百六十余人的演出阵容,音、诗、画、歌、舞、诵等丰富的艺术形式,深情讴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浦江两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盛世景象。
上音民乐系副主任刘灏说,在这次的创作里,他们力图表达的正是“人民可听、可唱、可共情的主旋律”,“把城市的精神体现在音乐中,把音乐的精神体现在音符中”。作曲赵曦也表示:“在我的乐章里,音乐语言上,用了中国化的动机语言,用向上的奔放的旋律,体现人民内心,心花的盛开以及大地的复兴。”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复兴的大地》首演阵容中,特邀了大家十分熟悉并喜爱的歌唱家方琼、石倚洁、沈洋、董芳等,他们从上海走向世界,获得国内外大奖,站在世界歌剧舞台的中央,同时也在为培养新一代的歌唱人才不断作出贡献。
在方琼看来,作品的八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不同的诗意,和不同的音乐诠释与表达。排练过程中,大家都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光她和石倚洁担纲的第八乐章,就曾数易其稿,直到上台之前,彼此还在不断交换意见,就是为了能为上海的爱乐者奉献出更完美的舞台。对于“上海之春”她也有着特别的感情,20世纪80年代,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她就是通过“上海之春”迈向了更大的舞台,“今天跟我同台的,很多都是我的学生辈,也是一种传承。”
上音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与“上海之春”的关系同样紧密。“从我第一次登台‘上海之春’到今天,已经19个年头,今天我们一起演出的,也有19年前跟我一起演出的学长。这19年,世界上也一圈走过,今天又回到‘上海之春’,感觉就像我今晚的那首歌里所唱,这座城市和我们永远在一起。中国原创作品的探索一直在路上,‘上海之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新作回归传统,通过传统去探索未来。”
董芳表示,作为一位学艺、从艺23年的上音青年教师,今年再次登“上海之春”的演出舞台,演唱《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中的女中音独唱“大港抒情”,她倍感激动。“冬去春来,历经三年艰辛,再次放喉歌唱,是多少音乐人的期待啊!我格外珍惜这个机会,从年前得知要参加开幕式后,就满心期待!十天前拿到谱子后,与作曲、指挥、乐队反复排练,上海歌剧院许忠院长这段时期正在北京参加两会,往往要夜晚连线开会工作,不断讨论、打磨,克服了时间紧迫任务重,以及流感形势严峻的种种困难,最终大家共同如期完美的完成了开幕式的演出。”
受邀参加演出的“00后”的上音竹笛专业学生郑迪和“05后”的上音附中巴扬专业学生刘弋维亦展现出上音坚持立德树人、以“教创演研一体化”和“大中小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实际成效。
年轻的郑迪同学激动地表示,能以在校学子的身份,站上“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的舞台,感到既荣幸又紧张。为了不负这个舞台,过去的一整个月她都在不懈地练习。“作为新一代竹笛演奏者,我们会认真汲取老一辈留下的宝贵经验,也希望能努力发出当代年轻人的声音。”上音附中巴扬专业学生刘弋维十分荣幸能够成为一名手风琴文化的传承者,“手风琴是我祖父辈的老朋友。现在我作为一名上音附中高一的学生,也作为一名共青团员,能在如此重要的场合背着它站在舞台中央,与我敬佩的长辈、教授以及杰出的艺术家们同台给大家带来演出,这是我艺术学习生涯中浓墨重彩的的一笔。”
黄浦江畔,春意盎然,泱泱神州,万物复兴。原创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正是上海文艺工作者对新时代的深情礼赞。音乐会在昂扬而恢弘的旋律声中落下了帷幕,如潮的掌声经久不息。
打造“闪耀新星”系列展演
上音助力拔尖创新艺术人才培养
除了培养拔尖艺术创新人才、助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上音亦通过艺术辐射全国各地,进一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并积极推动各兄弟音乐专业院校的展演,推动中国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期待青年艺术人才,通过一个历史悠久又是以孵化为己任的平台,锻炼自己,尽快成才。”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我院院长廖昌永说。“我们计划用4年的时间,通过这个系列,在上海之春的舞台完成11所全国音乐专业院校的展演。”
本届上海之春,上海音乐学院特别邀请了全国3家音乐专业院校,打造了“闪耀新星”系列展演。展演共4场,每场都各具特色。作为东道主,我院将于29日登台,带来“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获奖学生专场。在柴赛获小提琴组第一名的初二学生钱致远,分获钢琴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初三学生杨雨恬、高三学生孙浩伦,获大提琴组第三名的高一学生文成月,将先后和上海爱乐乐团合作,带来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李斯特的作品。
1960年,在1959年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的基础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诞生。诞生之初,“上海之春”就以提携、扶持新人成长为宗旨。贺绿汀、丁善德、孟波、黄贻钧等老一辈上海音协的党组成员,都直接关心过很多新人的成长,指导过新作的创作,上音人蜚声海内外的“红色三部曲”中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也都诞生于这样的创作氛围和创作机制中。
“力推新人新作,从来都是上海之春的使命。”廖昌永和上海音协会及上音的同事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个孵化平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闪耀新星”系列应运而生,“受邀前来展演的专业院校,都带来了他们的优秀青年人才,水平很高,拿过众多国内外的大奖。”打造“闪耀新星”系列展演,同样也是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推动艺术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结果。
2020年年底,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引领下,上音牵头,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长三角区域内包括专业音乐院校、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都参与了进来。在上一届的上海之春,联盟成功举办了“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专场音乐会”。
“联盟发展得非常好,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模式扩展到全国,推动国内11所专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廖昌永说,“我年轻时也曾在上海之春的舞台锻炼过,深知这既是个锻炼舞台,也是个展示舞台,对年轻人的激励作用非常大。”他期待,这个历史悠久的舞台上,未来能持续诞生更多的名家和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