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中,上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坚持“国之大者”,全面践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音乐+思政”全方位推进大思政建设,成果丰硕。学校以示范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学示范团队为标杆、为教学名师为榜样,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推进全过程、全培养阶段贯通和全责任主体覆盖的“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为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专业音乐院校,上音的校训、使命与愿景,都蕴含着美育和德育的有机融合。近年来,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研制“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民族音乐系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逐步形成“1+2+22+50+X”课程思政整体框架,致力于中国百年红色音乐文化研究工作,开展建党百年“5+2”系列重大原创剧目创作与巡演,于2018年率先推出“音乐党课”,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伟大工程”示范党课重点立项,面向全市推出百年百堂“音乐党课”示范课程预约菜单,打造“音乐+思政”服务社会系列平台等等。
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一个根本遵循,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聚焦一个“核心命题”,即:强化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以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四个提升计划,即:一流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内涵提升计划、“教创演研一体化”思政机制提升计划、“上音书院”五育融合创新平台提升计划、专业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计划。
上海音乐学院“建设行走的音乐思政
——让思政育人有声有色、入脑入心”
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思政)一等奖
近日,在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办的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我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的《音乐剧剧目排演》获人文艺术组特等奖,民族音乐系副系主任刘灏教授的《音乐科技设计》获人文艺术组一等奖,管弦系书记盛利教授的《独奏(中提琴)》获研究生教育综合专业组二等奖。
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特等奖、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示范团队——《音乐剧剧目排演》(课程负责人:安栋)
该课程作为音乐戏剧系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二十年的优良历史传承。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并参考西方音乐剧剧目所惯用的作曲家引领剧目排演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学校以音乐为主导的音乐剧特色,形成以作曲主创为核心引领的教学模式,创作排演了《六祖慧能》《海上音》《楼兰》《我为歌狂》《汤显祖》《爱文姬》等多部优秀的上音原创音乐剧。此外,由金复载教授、赵光教授先后领衔的《音乐剧剧目排演》课程,也多次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
安栋教授的《音乐剧剧目排演》课程在传承发扬的基础上,做了创新提升。为了使学生获得扎实的戏剧、音乐、舞蹈、表演、文化、审美、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理论素养,具有“全舞台”的实践能力、意识和综合表现能力,针对授课内容形式、反馈机制、教学大纲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升级与优化。近三年的课程教学中,以安栋教授创作的原创红色剧目排演为基础(上音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原创音乐剧“忠诚”等),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打通本系各个专业的教学,联合院外专家团队,共同打造立体化创作与教学融合模式。同时,遵循音乐剧本身的艺术规律,加入类比中外经典音乐剧片段进行排演实践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音乐剧演唱、舞蹈、表演及舞台呈现的知识与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艺术精神、中西方艺术与文化互鉴的精神实质,并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水平戏剧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一等奖、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音乐科技设计》(课程负责人:刘灏)
《音乐科技设计》课程从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应用模式出发,深入挖掘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包括影视音乐、流行音乐等各类传统音乐的当代应用实例,使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并深入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对于当代文艺产业发展的核心意义与重要性,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和文化自信,并以新时代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结合当下最前沿的AI作曲技术及其推广应用,切实做到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同时也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路观、价值观和艺术观。
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二等奖——《独奏(中提琴)》(课程负责人:盛利)
《独奏(中提琴)》课程以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主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专业技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表演形式、兼具专业知识深度与精湛演奏技能的创新复合型人才。秉承学校办学宗旨,通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艺术实践等多元培养体系,将源自欧洲的中提琴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展现中国本土特色的中提琴艺术形态,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项目类别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课程类别 |
普通本科课程 | 《音乐科技设计》 | 刘灏 | 实践类课程 |
普通本科课程 | 《独奏(二胡)》 | 陈春园 | 实践类课程 |
普通本科课程 | 《合唱》 | 顾平 | 人文社科类专业教育课程 |
普通本科课程 | 《音乐剧剧目排演》 | 安栋 | 人文社科类专业教育课程 |
普通本科课程 | 《乐队合奏》 | 刘照陆 | 人文社科类专业教育课程 |
普通本科课程 | 《视听语言B》 | 程瑜怀 | 人文社科类专业教育课程 |
研究生课程 | 《中国音乐文学》 | 杨赛 | 公共基础课程 |
研究生课程 | 《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 | 李景侠 | 人文社科类专业教育课程 |
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示范团队——《独奏(二胡)》(课程负责人:陈春园)
《独奏(二胡)》课程在二胡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本课程重新扎根起源之地——江南,对其音乐风格、演奏与教学特点进行研究、传承与创新。同时,结合红色文化基因与海派精神特质对其发展起到的重要影响进行教学上的设计,彰显红色文化以及海派文化为二胡这门艺术所赋予的生命力,让学生回顾二胡艺术百年发展史,并与“四史”学习相互渗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示范团队——《合唱》(课程负责人:顾平)
《合唱》课是针对声乐歌剧系二、三、四年级美声、民声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艺术实践,构建学生对于艺术发展史、合唱作品及歌剧的系统性认知体系,并强化艺术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承担起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者、宣导者的时代责任。课程一方面结合中国经典歌剧及原创优秀合唱作品,全面拓展学生对声乐艺术发展史了解的同时,深入学习党史、树立文化自信、深化历史传承;另一方面通过艺术实践,建立学生团队协作、行业洞察、应用实操能力,旨在培养品学兼优、思想过硬的,可胜任多元化、高水平舞台角色的创新复合型声乐人才。
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示范团队——《乐队合奏》(课程负责人:刘照陆)
《乐队合奏》在各具体专业内的专业学习当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作品、民族作品、红色文化音乐经典作品进行学习和推广,以此为出发点延伸到各小组室内乐合奏课程,进而在乐团排练、演出计划安排上进行有意识的组织,不仅在民族红色音乐经典作品的排演过程当中结合党史教育、结合课程思政规范要求,把党史、红色音乐史等专家请入课堂,让学生的演奏实践与教学讲座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思想上、在心中、在演奏具体的技术内容等方面,有浸润式的深刻感受,通过各种模式的展演,将其纳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演出季、上海音乐学院演出季,并走向各高校、各企业。把红色经典音乐的旋律与学生自身的深切感受有机融合,让同学们在接受生动音乐思政教育的同时,大力弘扬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视听语言B》(课程负责人:程瑜怀)
《视听语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专业课程,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其中融合了视觉艺术、声音艺术领域的学科特点,在结合学科专业、核心理论与成果的基础上,聚焦新文科建设,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的内容,以提升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精神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提升课程内容。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于“无形”,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作用。
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中国音乐文学》(课程负责人:杨赛)
《中国音乐文学》课程旨在构建新时代中国音乐文学体系,将两千多年来不断发展变化的文言音乐文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百年间形成的白话音乐文学相结合,传承和发展汉语言听觉审美,并运用于当代声乐创作、表演、传播实践,与上海城市文化同频共振,不断推出新人新作,传承民族经典,弘扬中华美育,唱响时代精神。中国音乐文学,自古有之,旧称歌诗之学、声歌之学。音乐与文学高度融合,有词,有谱,有义,有声,四者缺一不可,浑然天成,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综合性的学问。通过原创歌曲系列,打卡红色地标、弘扬上海红色文化、创新课堂思政模式。
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示范团队——《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课程负责人:李景侠)
《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课程每周一师、每周一题,形式灵活、内容多元,信息丰富。努力尝试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开放型教学实践。汇聚院内外社科人文相关领域成果,分享专家智识,拓宽音乐专业学生的认知边界,启迪思想,发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展示上音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独特而有效的实践,建设国内研究生教育一流的开放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平台。
上海市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
类别 | 课程团队 | 团队负责人 |
普通本科课程 | 《独奏(二胡)》课程教学团队 | 陈春园 |
普通本科课程 | 《合唱》课程教学团队 | 顾平 |
普通本科课程 | 《音乐剧剧目排演》课程教学团队 | 安栋 |
普通本科课程 | 《乐队合奏》课程教学团队 | 刘照陆 |
研究生课程 | 《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课程教学团队 | 李景侠 |
上海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类别 | 教师姓名 | 归属部门 |
普通本科教育 | 刘灏 | 民乐系 |
研究生教育 | 杨赛 | 公共基础部 |
在第三届“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展演活动中,我院作曲指挥系青年教师李博禅获人文社会组(文史哲类教育学类艺术类)特等奖。
李博禅老师创新思政教育的载体,以“龙华精神”为思政内容,在15分钟的旋律写作与分析课程中,将“龙华精神”引入作曲教学实践之中,并以个人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第三章“求索之路”为例,开展歌曲创作的分析与实践。课程全面挖掘中国歌曲创作的旋律主题、音乐与红色文化的深度,发扬上音历史悠久的红色基因,秉持上音建设特色思政课程的相关标准,引领学生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了育德、育人、育才的课程目标。
李博禅老师表示,参加本次展演收获很大,通过课程思政对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认知,对红色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关于评委专家们对展演的指正建议以及学院的培养,感到深深的感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将继续投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青年人才砥砺前行。
由院党委副书记曹荣瑞研究员牵头的《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研究》课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本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的根本遵循及“三全育人”“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等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艺术“以情感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特殊功效,着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探讨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我院申报《音乐党课》《行走的音乐思政》两个项目获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立项。
未来,学校将以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持续打造四个特色品牌,即:“音乐”一级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深化研究和宣传落实工作、课程思政“领航学院”(民乐系)试点经验的深化研究和总结推广工作、“音乐党课”课程标准和教学范式的深化研究和持续推进工作、“中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深化研究和实践转化工作;重点推进四个提升计划,即:一流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内涵提升计划、“教创演研一体化”思政机制提升计划、“上音书院”五育融合创新平台提升计划、专业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