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品展演·交流·收获|2020作曲工作坊圆满落幕!

发布者:王琛发布时间:2021-01-21浏览次数:528


      “上音作曲指挥系【作曲工作坊】”是上海市高校市级本科重点课程的入选项目,1月6日晚,该项目的展演于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排演中心308室成功举办。

      本次工作坊有15位本科作曲同学的作品参与演奏和交流。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作曲指挥系周湘林教授、陈牧声教授、叶国辉教授、尹明五教授、赵光教授、温德青教授、朱世瑞教授、陆培教授、徐坚强教授、沈叶副教授、钱慎瀛老师等出席现场点评,作曲专业本硕博数十位同学参与了「作曲工作坊」观摩和交流。


 

      演出伊始,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教授对此次课程项目宗旨进行介绍:“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我们的作曲课不能总是纸上谈兵,我们希望用更新颖的方式,和演奏家以及各位教授集体一起讨论作品,为同学们的创作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使我们通过《作曲》课程能有更进一步的收获。”



      工作坊主持人陈牧声教授也讲到:“这是一堂非常生动的作曲课,每首作品由十几位教授一起来点评,每位老师的视角和思路都不同,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按演出顺序)

 

1.《幻想组曲·追雪》

作曲:童润琛(大二)

      作品开头钢琴处理的很漂亮,音乐主题很有画面感,让我们想象到北方辽阔的雪原。中间段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或许会更好,想要表达的内容可以再明确一点。建议在作品中多去捕捉一些雪花的轻盈形象,对此描绘的可以再多一些。

 

2.《旋绕于殊像寺檐下》

作曲:王妤葳(大三)

      作品想法非常好,内容很丰富。素材使用上或许可以再多做一些发挥,比如人声部分多融入些意境,作品中“静”的东西再多一些会更好。中间笛箫的转换部分可以稍微加一些乐器进去,这样过渡更自然。


3.《诗曲》

作曲:夏子昕(大五)

      作品中不仅听到了多重的线条,也听到了重叠的齐奏部分,这是非常好的。中间有一段从琵琶到拨弦的转换处理很精彩,如果能抓住这一部分再突出一些会更好。建议作品中“诗”的韵味感可以再强一些,或许会更贴合题目意境。


4.《八角楼》

作曲:舒乐(大四)

      作品音乐感很好,想要表达的内容很明确,带有自己的个性和气场。建议作品中短笛的色彩性可以再丰富一些。


5.《打浪》

作曲:俞颐(大五)

      作品的主题乐思、发展脉络十分清晰,结构感很好。建议在颤音持续时,和声色彩上多做一些变化,音色上可以采用泛音与实音交替的方式,听起来会更亮丽一些。


6.《结晶盐》

作曲:黄紫(大三)

      作品前两段的结构与色彩很好,建议后面的音色处理可以再细致一些,结构划分要张弛有度。


7.《东方幻想》

作曲:王博韬(大二)

      作品的声部进行与乐器使用得当,且音乐性强,为听众带来一种享受。


8.《远方》

作曲:贾凡丁(大三)

      作品想法丰富,情感细腻且富有意境。


9.《弦乐四重奏》

作曲:路芊辰(大三)

      作品声部之间的交接关系处理十分细致,结构完整。


10.《林·听》

作曲:孙昊瀚(大四)

      作品的音响、音色处理十分细致,富有色彩,令听众感到温暖、美好。建议在音乐的发展中将这份诗意与美感延续,高潮推动的部分可以再多出来一些,要顶上去,释放出来。


11.《飘逸》

作曲:张以萌(大四)

      作品感觉像是一杯清香的中国茶,很清新,有一些江南丝竹的味道。建议可以适当调整乐音的疏密度,再多一点韵味和诗意。


12.《击磬·破晓》

作曲:钟润之(大三)

      作品使用的乐器音色十分新颖,其中口笛的音色可以再多一些,好的音色要抓住。

 

13.《水墨画荷》

作曲:周子逸(大三)

      作品中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声音,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音乐的表达与“水墨画”的构想吻合,建议对作品的快板部分再做一些考量。


14.《梦中行》

作曲:王淑一(大五)

      作品很有想象力,带有个性,贴合主题。钢琴与古筝之间的音高处理比较好,结尾意境不错,能感受到从梦境中渐渐走出。建议在作品结构的处理上,要再集中一些。


15.《暝寂》

作曲:史雪萌(大四)

      作品中的齐奏部分很多,速度变化快,非常丰富。注意乐器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再多突出一些重奏的特点。


 

导师们的点评汇总


·周湘林老师:大家都在写作重奏作品,重奏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不同的线条,多重的结合、叠加;另一种就是多个点的重合。大家不要怕使用齐奏,齐奏如果能够得到巧妙的运用,一样会有很好的效果。

 

·陆培老师:练习写作弦乐四重奏非常重要,它是管弦乐写作的基础,四个乐器如何结合,如何发挥各自的特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徐坚强老师:我们在创作中要以“音乐”为重,好的旋律是不能被舍弃的,技术固然重要,但也要记住,任何技术都是要为音乐来服务的;我们不仅要会写西洋乐器,更要多去了解民族乐器,尝试民族乐器写作。

 

·赵光老师:在创作中,作品的结构、主题、发展脉络一定要清晰。同时,无论是写作传统的、现代的,还是任何风格的作品,哪怕是模仿写作,我们的音乐语言都要结合的自然、完整。此外,我们音乐展开的动力、紧张度,以及到达高潮以后的满足感普遍有所欠缺,大家在创作中似乎或多或少有些拘谨,建议要少一些拘束,多一些张力、气势与想象力。

 

·叶国辉老师:要善于抓住我们创作中的一些亮点,并将其充分发挥;作品中,乐器转换部分的过渡要自然。

 

·尹明五老师:作品的高潮需要带有推动力和满足感。比如在一个乐队中,所有乐器融合起来,你来一下、我来一下、合在一起再推一下,到达高潮时刹住,让它自然地“流”下来……音乐需要这样的起伏感。

 

·温德青老师:音乐的色彩很重要,我们要为听众带来享受、温暖和美好。

 

·沈叶老师:我们要注重音乐情感的表达……

 

·钱慎瀛老师:对于创作一些类似于宗教、祭典意义的音乐,其实有很多好的范例,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尹伊桑的《礼乐》等都可以作为参考。‍‍‍‍‍‍‍‍‍‍‍‍‍‍‍‍‍‍‍‍‍‍‍‍‍‍‍‍‍‍‍‍‍‍‍‍‍‍‍‍‍‍‍‍‍‍‍‍

 

·陈牧声老师:无论我们的创作处于何种状态,达到任何程度,都要记得遵从自己的内心。此外希望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声音的自然性,什么是音乐的自然性,以及调中心的引力、张力和结构问题。无论音响的表象有多么繁复,音乐的本质应该是简单和美。

 


      朱世瑞老师:借用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这辈子一共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把油画民族化,第二件是把中国画现代化。”或许会为大家的创作带来一些启示。

      最后,周湘林教授表示,此次【作曲工作坊】为本科作曲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和展示平台,促进了作曲学科的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希望“作曲工作坊”持续办下去,未来越办越好!

 


同学心得


周子逸(大三):这次工作坊的让我得到了关于作品音响的反馈,十分感谢并也十分荣幸能与这样优秀的演奏员合作,诚惶诚恐,唯继续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得精益求精以让自己得作品越发成熟。才不至于让这些宝贵的经验浪费与时间。

 

钟润之(大三):这次作曲工作坊是一次十分难得且有意义的学习机会。通过对作品的演奏,我对写作时一些想象中的音色组合、音响效果有了直观、清晰的感受,不同老师不同角度的点评与意见也让我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的认识。十分感谢系里提供的机会,也感谢演奏员们的演绎。

 

王妤葳(大三):很荣幸能够由高健老师和五位经验丰富的演奏家来演出我的作品,也因为他们天衣无缝的配合才让作品演出顺利!不仅做出了我想要的效果也指出了我的不足,使我得以继续努力学习。感谢院校给予的此次宝贵机会!

 

张以萌(大四):感谢作曲系给予这次工作坊的平台,能够让我的新作品音响实际化。通过此次活动,拓宽了我的眼界,听到了不同风格的许多作品,收到了各位作曲系老师们的点评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与演奏员们的交流,让我能够通过实际演出效果感受到作品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再结合老师们实时点评与总结,使我受益匪浅。

 

孙昊瀚(大四):感谢系里这次举办的作曲工作坊活动,给予了我们上音年轻的作曲学子们一个呈现作品、交流学习的好机会。此次我的作品也有幸在工作坊活动中演出,而此次演出也让我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好的一次认识。最后感谢我的导师和各位老师们对我作品的建议与指导!

 

俞颐(大五):我的作品《打浪》在此次作曲工作坊中得到展演,为此我感到非常荣幸与感恩!现场众位教授们对我作品的指点,使我受益匪浅。而同台中另十四位同学们的作品也使我印象深刻,受到启发。这样的形式使我收获满满,希望此类活动多多举办!并且再次感谢为此次演出辛勤工作的老师与优秀的演奏家们!

 

王淑一(大五):这是一堂生动的作曲课,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在大家的交流中,听到很多奇思妙想,也收获了很多经验。感谢各位老师给予的认可和宝贵建议,感谢各位演奏家对作品的精彩演绎!今后会继续努力,创作更多源于自己“内心”的声音。

 

      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相信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启发和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创作之路上,通过自身对音乐的感悟,坚持不懈的努力,尝试多样化的艺术实践,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我们期待将来,能有更多富有想象力、感染力,且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呈现。


图片照片|滕杰、周子逸

文字整理、编辑|王淑一

责编|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