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指挥系

发布者:王琛发布时间:2021-09-11浏览次数:12935

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作曲指挥系是中国建立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培养作曲家、指挥家的摇篮。1927年,萧友梅博士在创立上海国立音乐院之初便开设了“作曲初步”与“和声学”。1930年,留学回国的黄自任作曲教职他积极倡导西方近代音乐理论,为提高作曲学科的教学水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1年,德国音乐家沃尔夫冈·弗兰克尔受聘担任了几乎所有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他的对位技术精湛,其讲授的勋伯格作曲理论,推动了作曲教学在当时的前沿性发展。1947年,兴德米特的弟子谭小麟回国任教,他引进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并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音乐创作。1949年,贺绿汀出任作曲系主任,随后丁善德留法回国任教并任作曲系主任。之后的历任系主任为邓尔敬、陈铭志、杨立青、何训田、许舒亚、叶国辉、周湘林。1956年成立指挥系,设乐队指挥、合唱指挥两个专业,首任系主任为杨嘉仁教授。1966年,指挥系与民族音乐理论系、民族音乐作曲系一同并入作曲系。2007年,指挥系恢复独立建制,除原有的两个专业之外,收编了民乐系的民族管弦乐队指挥专业,增设了歌剧音乐指导专业,先后由汤沐海教授、张国勇教授担任系主任,林大叶副主任主持工作。2020年11月,作曲、指挥两系再次合并,更名为作曲指挥系,现任系主任周湘林教授。

 

作曲学科建设之初,参照欧洲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设置的课程,不仅使中国近代作曲专业教学与欧美基本“接轨”,也为之后国内音乐教育机构相关专业的设置树立了标杆。与此同时,以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江定仙、刘雪庵、陈田鹤以及张曙、曾雨音、钱仁康、陆仲任、邓尔敬等为代表的人才出现,他们在音乐创作、理论研究、音乐教育等方面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中国音乐界的元老级人物。 从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黄自的《怀旧》到谭小麟的《罗曼斯》,从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到桑桐的《夜景》、何占豪、陈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到杨立青《荒漠暮色》……这些作品不仅富有上音特色,而且深远地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几十年来,萧友梅、黄自、谭小麟、贺绿汀、丁善德、钱仁康、邓尔敬、桑桐、陈铭志、王建中、杨立青等及在系内兼课的王云阶、瞿维、朱践耳等老一辈教育家、音乐家和现任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在这一“作曲家的摇篮”里培养出许多享誉国内外的优秀音乐创作人才,为我国音乐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建设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指挥学科在杨嘉仁、马革顺、张民权、杨秀娟、黄晓同、张眉等数代指挥家、教育家的辛勤培育下,输送了一批批在国内外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从事指挥及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一些专业指挥已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指挥家,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指挥学科以其极具前瞻性的教学理念为我国指挥人才培养带来重大突破,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中国指挥界的核心地位。目前,指挥学科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全面推行指挥专业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旨在打破专业壁垒、师门壁垒,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作曲指挥系现有九个教研室和一个中心,它们分别是:作曲教研室、指挥教研室、和声教研室、复调教研室、曲式教研室、配器教研室、视唱练耳教研室、歌剧音乐指导教研室、艺术指导教研室、电子音乐中心。在本系的专业教学之外,还承担了全院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产生了一大批代表中国、影响世界的音乐杰作,产出了一批影响深远的音乐经典著作与全国通用专业教材。

 

今,作曲指挥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具备一流的教学、创作和科研水平,已经形成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具备完善科学的学科建设机制,在国内外专业音乐界享有盛誉,凝聚着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文脉、强项优势及未来方向。


系管理人员:

党总支书记:邱惠柳

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周湘林

副系主任:林大叶、陈牧声

党总支副书记:李文文

辅导员:郑佳歆、孙钟

系秘书:秦婷、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