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就要在崇明开幕了。经过1100多天的筹备,岛屿上、乡村中、森林里,即将百花绽放。如此盛景,怎少得了音乐?上海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和陆家嘴外滩金融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音乐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5月12日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女高音歌唱家孟锦慧,带领她在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的学生们,为崇明花博会唱响序章。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花”的音乐作品。柴可夫斯基有《花之圆舞曲》,爱尔兰有民歌《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在中国,也有许多传唱已久、萦绕在心的歌都与花有关。比如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塔吉克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比如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这些民歌在音乐会上一一被唱响。
一首歌了解一个民族
孟锦慧出生于新疆喀什,自幼沉浸在迷人的乐声中。她在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任教多年,学生有汉族,也有维吾尔族、回族、土家族、苗族。她编著了《丝绸之路上的歌声》,还和学生们组成“丝路艺术团”,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和讲座。
“我在研究丝路金融的契机下认识了孟教授,第一次听她的音乐会就非常感动。”陆家嘴-外滩金融城研究院院长史忠正说,“孟教授潜心研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希望丝绸之路上被遗忘的美妙音乐可以被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音乐会开场一曲《五月散花》,色彩斑斓,传递陕北人民对鲜花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拔根芦柴花》原名“插秧号子”,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位劳动少女的形象,把观众带到苏北平原。《槐花几时开》是一首四川民歌,歌词风趣幽默,通过一对母女的一问一答,表现女儿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孟锦慧演唱了一首《姑苏风光》,歌名里没有花,但却描写了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蔷薇、五月牡丹、六月荷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雪花、十二月蜡梅的美丽景象。
民歌《茉莉花》,流行于全国各地。孟锦慧的学生们在音乐会上呈现了四首不同地域风格的《茉莉花》:广东茉莉花、河北茉莉花、东北茉莉花,以及江苏茉莉花。
别忘掉自己民族的歌
学生木巴莱克来自新疆库车,父亲是当地歌舞团的独唱演员。音乐会上,她唱起一首维吾尔民歌《莱丽古丽》。歌词大意是:人们走进丰收的果园,总爱把鲜红的苹果挑选。普天下再没有哪一个姑娘,莱丽古丽,像你那样让我眷恋。
在孟锦慧看来,少数民族学生乐理基础可能没有汉族学生那么好,但他们有一种天生的乐感。“我一直鼓励我的少数民族学生,保留自己的特色,传承好本民族的民歌。”
孟锦慧的学生纳菲,在音乐会上唱了一首电影《阿诗玛》插曲《一朵鲜花鲜又鲜》。纳菲的母亲是乌孜别克族,父亲是维吾尔族。纳菲刚来上海的时候,孟锦慧把他形容为“白纸一张”。她让纳菲唱一首歌,纳菲说:“我不会唱民歌,但是我会唱摇滚。”于是,他自己弹起吉他,唱起摇滚来。
“我们想当然觉得,好像少数民族天生会唱民歌,并不是这样的。年轻人也喜欢唱流行歌曲,那他们的民歌如何传唱下来呢?我希望能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民歌,爱上自己的民歌。”孟锦慧说。
一方面,孟锦慧让学生们重新回到养育自己的土地,跟民间歌手学习本民族的声音。另一方面,他们在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开拓国际视野,学习声乐技巧。“还是要‘两条腿走路’,传承好原汁原味、简单质朴的民歌,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与时俱进,让中国民歌走向世界,走进年轻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