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上的音符不断向上,作曲家周湘林的管弦乐《鲜红的太阳》开篇,如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这是5月10日晚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上唯一一部新作,在才旦卓玛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廖昌永《理想照耀中国》之间,由指挥家张国勇执棒上海爱乐乐团首演。结尾《东方红》熟悉的旋律再现,音乐由弱至强,直至辉煌灿烂。
博大、温暖、喷薄而出的太阳
“这是我写得最慢、最艰难的一部作品,一直不满意,但某一天突然走通了。我要用音符描写一轮博大、温暖、喷薄而出的太阳。”在三个月的创作期里,周湘林每天早上5点起床,以作曲家的身份度过3个小时安静的创作时光,接着再以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作曲系主任的身份开启一天的工作。
周湘林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蒋迪雯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这是《东方红》里的歌词,是我们熟悉的比喻。”周湘林说,“100年前,一群怀揣信仰的中国新青年,从上海出发,一路播撒革命的火种。就像太阳,永远喷涌出能量和生机,带来光明和希望。”
巧合的是,1998年,周湘林第一部亮相“上海之春”的作品,也跟太阳有关,叫《太阳礼赞》,灵感来自诗人郭沫若的同名诗歌。“青沉沉的大海,波涛汹涌着,潮向东方。光芒万丈地,将要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
当时他是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的青年教师,自告奋勇要写一部作品,参演当年“上海之春”。“当时的系主任杨立青给了我一个机会,我从众多诗歌中选了这首《太阳礼赞》,作品最终顺利入选。”
他还记得,作品首演当晚,观众散去,在回家的出租车上,寻呼机上收到杨立青发来的信息:“不错,效果很好。”“那是先生第一次给我肯定,对我的创作生涯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其实作品能在‘上海之春’上演,已经是幸事了。这是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舞台,有一位湖南音乐家曾跟我说,能受邀来‘上海之春’观摩演出,就能‘夸耀一年’了。”
《鲜红的太阳》在“上海之春”闭幕式首演摄影:蒋迪雯
写什么就要像什么
《鲜红的太阳》里有跌宕,有曲折,也有喜悦。一段民族风格的舞曲欢快动人,用到了彝族民间曲调。周湘林坚信:要讲好中国故事,还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过去十几年,他一直醉心于山林深处采风、向民间艺人学习,他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土地,汲取古老而鲜活的音乐灵感。
周湘林在云南采风
近年来,他有多部充满民族色彩的作品在“上海之春”首演。2015年首演的《跳乐》,就来自一次记忆深刻的云南采风。首演当晚,观众席里一位美国教授听完,惊叹于中阮这件他没见过的中国乐器,在交响乐团中竟然如鱼得水。演出后他与周湘林促膝长谈,回到美国后继续研究和传播中国乐器、中国作品。
2018年,交响幻想曲《炎黄颂》压轴第35届“上海之春”,周湘林创作的第一乐章“源”,描绘连绵不断的水流,礼赞生命之源。2019年,周湘林的管弦乐《申城之巅》,用音乐筑起摩天大楼,展现上海的大都市风貌。多年来,周湘林的创作有一个坚持:“音乐形象”必须鲜明。“你写什么就要像什么,写太阳就要有太阳的温度,写水就要有水的温柔,写马就要让观众感受到万马奔腾的震撼,你的音符必须要有说服力,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鲜红的太阳》完稿当天
眼下,周湘林正在创作民族歌剧《康定情歌》,这是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庆祝建党百年重要原创作品,计划在今年年底首演。在《康定情歌》里,他将用音乐展现对祖国的眷恋,对爱情的追寻和对民族气节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