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唐瑾演奏的CD唱片——《杨立青钢琴作品演奏专辑》。精美的设计——在唱片厚重的封套上写着“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并有杨立青先生深邃而睿智的素描像,黑灰相间,烫金字体,使得这张唱片特别具有历史纪念感!这是由唐瑾的父亲、画家唐方一先生精心设计的,为这张CD增添了艺术收藏的价值。
“惜我往矣 杨柳依依”《杨立青钢琴作品演奏专辑》封面
唐瑾是一位优秀的青年钢琴家,同时也是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附中的钢琴主科教师。作为一位在教学工作岗位上耕耘多年的教师,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并经常在国内、国际上的很多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成果是显著的。但更值得称道的是,她至今仍坚持以演奏家的身份活跃在音乐舞台上,并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和质量,这一点就不一定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了。
《牧羊歌》选自杨立青《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
杨立青《小奏鸣曲》第一乐章:小快板
《山歌》选自杨立青四手联弹《山歌与号子》,演奏者:朱和(第一钢琴)、唐瑾(第二钢琴)
我与唐瑾原来并不熟识。前几年,当我欣赏“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听到唐瑾演奏杨立青的作品《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时,被唐瑾弹奏的琴声与杨立青作品的动听而打动,在我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2019年,在北京和上海的两次钢琴比赛中,我和唐瑾因同时担任评委而一起工作。当时,我谈到在听到唐瑾演奏的录音之前,并不了解杨立青的钢琴作品,从而得到了唐瑾赠送我的《杨立青钢琴作品集》,以及她演奏的全部杨立青钢琴作品的CD唱片。唐瑾确实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优秀作曲家,杨立青的钢琴作品在此前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的,但是他的作品旋律优美,和声新颖、织体手法变化多端,而且非常钢琴化——既发挥了钢琴这件乐器的特点,又十分易于上手。作为演绎者,唐瑾弹得意境鲜明,形象生动,技巧娴熟,变化丰富。我感到唐瑾的功力深厚,演奏自然,艺术趣味高雅,显示了她有相当高的品味和格调。使我真正感受到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关系就应是非常融洽默契的相辅相成的。作曲家写出的作品,跃然于纸,但真正要赋予它新的生命,必然要有理解它的演奏家来完成。而杨立青先生的作品也正是通过唐瑾之手,进行了编订与演奏,使得这些作品得以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赋予了这些作品以生命与活力!
杨立青年轻时 照片提供者:祈瑶教授(杨立青先生遗孀)
杨立青先生
杨立青先生
杨立青先生的钢琴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每一首都十分吸引人,都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演奏。
在《杨立青钢琴作品集》里,共收纳了四组钢琴作品:
第一组就是被收纳在“百年经典”中的《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这是一套钢琴组曲,其中包括九首钢琴小品,全是纯正的、原汁原味的民歌素材,既是传统的,又是真正民间的,这些曲调具有“土得掉渣儿”的多情,这种老味儿,让人听来十分亲切和向往,到如今恐怕都没地方找去了!但真正能触动人心的还就是这种“老味儿”!
杨立青先生与唐瑾2010年在上音的合影
杨立青先生2010年在上海与众人的合影(从左到右):中国书画家唐方一(唐瑾父)、唐瑾、杨立青、台湾大提琴家张智惠、奥地利作曲家/萨尔玆堡莫扎特国立大学前任院长Klaus Ager教授、上音声歌系陈小群教授
杨立青先生2010年在上海与奥地利作曲家/萨尔玆堡莫扎特国立大学前任院长Klaus Ager教授合影
这九首钢琴小品具体是《牧羊歌》《卖菜歌》《悲歌》《对歌》《悼歌》《纺线歌》《恋歌》《大生产》《山歌》,这些作品组合在一起,加上了不同的织体与和声、意境、情趣、速度、强弱、缓急的变化,对比与交织,真是色彩缤纷,每段的出现都具有听觉冲击力与令人神往的新鲜感。
从第一段《牧羊歌》开始,空旷的和弦,空灵的和声,就营造了旷远的意境,好似身处山峦起伏、视野开阔的云雾之间。唐瑾的演奏具有定位十分明确的音乐想象空间,她弹琴的触键和音色是十分吸引人的,把声音弹到了最恰当的发音点,使得琴声轻透而传远,这种声音能引起听者的联想与共鸣,是真正具有空间感的音响。对于原生态的民歌,朴素演奏的本身却更具魅力。
由于各段都有明显的对比和变化,因此作曲家在曲目搭配、安排上是有精心设计的,而唐瑾的演奏则很好地体现了作曲家的本意。我想,一方面,她是得到过杨立青先生的亲自传授和指点,深谙其精髓所在;另一方面,她本身的演奏功力、理解力与表现力俱佳,使得这每一首曲目都得到了相当充分和出色的表现。如第二首《卖菜歌》弹得是痛快、直率、生气勃勃。而第三首《悲歌》完全是回忆式的叙述、怀念,感叹的悲凉之情贯穿始终。之后生动有趣的《对歌》,沉痛到木然的《悼歌》,红火、积极、非常起劲的《纺线歌》,优美抒怀的《恋歌》……到了第八段,即是富有干劲和魄力的《大生产》,那鲜明的节奏和生龙活虎的音乐形象,挑起了全组乐曲的高点,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第九段是全曲的最后一段,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首《山歌》,是用变奏曲的形式写的,运用了多种钢琴织体,最后达到了宽广的、颂歌式的高潮,使全组乐曲圆满地结束。
第二组乐曲是一首《前奏曲》,创作乐思源于作者的学生时代——即当年在上海的漕河泾校区时,校园周边遍布农田、小河,一派农村风貌。是小河里的水车转动,引发了作者的乐思,从而创作出了这首乐曲。左手有节律的伴奏音型,营造了本曲的背景与氛围。右手采用三度、四度交织的双音旋律,具有江南风味和情调。此曲听来仿佛是漫步在田边、河畔的一种随想,也可以说是在野外或郊外的遐想或畅想。
第三组乐曲是一首三个乐章的《小奏鸣曲》。这是一首完全按快—慢—快的奏鸣曲格式写就的相对大型的乐曲。第一乐章是小快板,洋溢着青春的欢乐,充满朝气,富于乡土气息,气氛热烈,给人以节庆之感。第二乐章是行板,是富有抒发性和叙述性的,真挚、平和。第三乐章又是小快板,相当活泼、流动、乐观向上,犹如一幕别开生面的民间舞蹈场面,在越来越红火、热闹的气氛中结束,令人十分过瘾!
以上三组作品都是作曲家在20世纪60年代学生时代的作品,在和声、织体上的变化较多,也写得十分精致完美,应该说总体上还是属于比较传统,规范的写法。旋律十分明确,清晰可闻,让人一听就十分亲切,并且容易接受的这种类型的乐曲。也就是我所说的具有“老味儿”的,我们这些年龄较大的人,听来倍感亲切的风味儿。
而第四组乐曲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组发散出奇光异彩的作品——钢琴四手联弹《山歌与号子》。内含《山歌》与《号子》两首乐曲,由唐瑾和朱和两位共同协作。这首作品创作于作曲家留学德国的第一年(1980),完全采用了现代的新作曲技法。作品于1981年首演于“汉诺威新音乐节”,次年又入选“达姆施塔特音乐节”,“是一部将中国音乐元素和欧洲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的佳作”。
在此曲第一段《山歌》中,开始的大段都是低音区的演奏者“无声的压键”,而高音区的演奏以灵巧变换,五光十色的音型,以及精致细巧、玲珑剔透的触键,营造出奇幻的音响。而一直无声地压着琴键的琴弦则营造出许多泛音与共鸣,整体的音响犹如山林之中的薄雾、水气、小溪、朝露,甚至是灵动的小生命……一切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而当低音区运用对音束的琴弦刮奏后,其音响的变化,又把听者引入全新的意境。这种琴键刮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明亮效果”,用指甲在靠近系弦柱附近刮奏。第二种是“阴暗效果”,用指冠在靠近制音器处拨奏。两种效果的明暗完全不同,有点儿接近古筝、古琴等弹拨乐器的音效,又完全不一样,给人很大的震撼。在这种混响之上,高音区一直保有明净的旋律。整体给人感觉森严、幽深,犹如在深山老林里忽现古刹,里面传出了钟鼓之声,或是远处的雷电之声,隐约可闻……总之,给人以很多的想象空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与可听性的乐曲。第二段《号子》则是运用了山西民歌《大生产》的音调,当然,在织体上的丰富与和声上的革新,有给此曲赋予了全新的面貌。而两位钢琴家在此曲的演奏上是十分出彩的,合作得也非常默契,相辅相成、珠联璧合。
2013年唐瑾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从莫扎特到杨立青》钢琴独奏会之海报,纪念杨立青先生辞世
2015年唐瑾与朱和在上海理工大学德国文化交流中心合作演出后,与德国驻上海前任总领事芮欧先生合影
纵观整个杨立青的钢琴作品,我是很喜欢的,如此优秀的作品应该向钢琴界的同人们、师生们很好地推荐!而唐瑾在推广杨立青先生的作品上做了大量的、积极的工作,无论是在乐谱的出版上,还是作品的演奏与推广上都是如此。她在国内外的许多重要场合演奏了杨立青先生的作品,并把杨先生的全部钢琴作品精心演绎、录成CD专辑。她真正深入研究了这些作品,且相当完美地完成了作品的二度创作,赋予了这些作品鲜活的生命力。近来,我还看到了唐瑾在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会上多次演奏了杨立青先生的作品,真正成为杨立青先生钢琴作品的代言人。同时,她不遗余力地在推广这些作品,使这些优秀的作品重新为大家熟知,成为我们中国钢琴作品宝库中重要的珍品!我感到,唐瑾以她出色的演奏来呈现这些佳作的魅力与精彩,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转自《钢琴艺术》杂志2020年第三期 作者周铭孙现任中国钢琴学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