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开国大典上的贺绿汀院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6443

在国家档案局最新公布的开国大典12分钟彩色视频出现的画面里,9分2-3秒就是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老院长贺绿汀抱着女儿元元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满脸幸福与喜悦之情。





贺绿汀(1903~1999 )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伟唱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其中《牧童短笛》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吕举办的“征办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第一名。他的电影配乐在30年代曾名声大作,他配乐的电影有《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中的插曲《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至今仍家喻户昴,久唱不衰。贺绿汀又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他作的,根据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而定名。全曲为ABA再现三段体。A段幽悠潇洒,两支结合在一起的复调旋律,犹如两位牧童在骑牛温游,信口对吹,无拘无束。B段活泼欢愉,A段复调定法改变为和声音型伴奏的主调音乐。这首具有鲜明音乐形象和浓郁江南风的乐曲,在中国的外来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创作中,具有开拓性意义。至今仍是钢琴教学中的保留教材。



在贺绿汀的音乐生涯中,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创作歌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方面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的电影事业进入了有声电影时期,当时的电影音乐基本上是以歌曲形式出现的,如聂耳、冼星海、任光、吕骥等作曲家都曾为进步电影创作过优秀的歌曲。在1934年一1937年间,贺绿汀以满腔热情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积极从事进步电影的配乐工作,与当时的左翼电影导演密切合作,先后为《乡愁》、《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古塔奇案》、《都市风光》、《船家女》、《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春到人间》、《荒村夜笛》、《夜曲》等20余部电影创作了歌曲。其中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四季歌》、《天涯歌女》、《西湖春晓》、《春天里》、《秋水伊人》、《神女》、《新中国》、《为祖国战争》等。



贺绿汀在近代电影音乐创作中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电影歌曲体裁多样、旋律优美、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对电影歌曲的创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促进了以电影歌曲为主的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歌曲创作。对抗日救亡歌咏的大规模发展、对社会音乐生活都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从上世纪30年代起,电影歌曲在音乐家的努力和大众的关切之下,凭借电影这一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及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成为近代一个新的、重要的声乐类别。它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同样是近代中国新音乐文化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贺绿汀电影歌曲大量地被广为传唱,成为近代深受欢迎的电影音乐珍品。他是近代有较多电影歌曲流传的作曲家之一,是中国电影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民族化是音乐创作的灵魂。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自己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关于音乐民族化的问题,贺绿汀在理论方面曾有不少论述。他曾说过:“作为中国人,不提倡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不行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任务是要继承我们祖先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巨大而复杂的民族音乐遗产,要加以整理发展,创造出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新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他还说:“音乐要有民族风格。”“民族色彩愈浓厚的音乐,愈有生气,愈为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民族所欢迎。”“世界上自从有了民族,就存在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交流不但不会消灭民族音乐,反而会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他进而呼吁:“创造出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新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4]关于音乐创作如何民族化的问题,他曾专门谈到了他创作器乐作品的体会:“我们的器乐作品应当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特别要表现在曲调写作上。”他还曾给一位业余作者写信说:“写歌曲要向民歌学习,不但学习它的语言、风格,还要学习它的乐曲结构。”



 作品简介——《牧童短笛》   


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中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中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这种典型的欧洲的曲式结构借鉴,生动自然,毫无雕琢之感。与 “笛声”相应的另一 声部有机地处理,是欧洲 “复调技法”在中国作品中最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