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阎惠昌 | 从上海滩到月球,香港中乐团不只有民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3286

香港把民乐叫为“中乐”,用以和西洋乐区分开来。1977年成立的香港中乐团就是香港唯一拥有91人演出编制的大型职业中乐团,也是香港政府资助的九大艺术演出团体之一(其他八个团体分别是香港管弦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话剧团、中英剧团、进念·二十面体、香港舞蹈团、香港芭蕾舞团、 城市当代舞蹈团)。


今年的首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香港文化周就在香港中乐团的首场演出中拉开帷幕。香港中乐团为了香港艺术周做了精心筹划,他们为11月1日至3日的三天三场演出准备了三套风格迥异的曲目,主题分别为“都会交响”(紧扣沪港交流主题)、 “牡丹亭·长生殿”(昆曲,与张军合作)、“不可能的幻想”(户外休闲)。



摄影:蔡晴


更多的台前幕后,还是交给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阎惠昌为大家做详细介绍吧。


阎惠昌(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终身指挥)


享誉国内外乐坛的知名中乐指挥家,师从著名指挥家夏飞云、作曲家胡登跳、何占豪等教授。于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随即受聘为中国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兼乐队艺术指导。自1997年6月起履任香港中乐团。

摄影:蔡晴



Q=上海艺术展览

A=阎惠昌


Q:为了这次香港文化周的演出,乐团做了哪些准备?


A:乐团做了精心的准备。上海这次的演出可以说是打破了香港中乐团以往出访演出的惯例。


平常我们的惯例是,出访演出一般是准备一套或者一套半的节目,在各个城市轮流演出,稍有变化。这次我们在上海,在三天三个不同的场所,演奏三套完全不同的曲目——这在香港中乐团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结束上海艺术节的演出后,我们会启动国内巡演,举行我们第四套的节目(即《刘邦·项羽·兵马俑》音乐会)。


一趟巡回演出,四套完全不同的曲目,我询问过音乐界的资深人士,他们说,在国际上目前他们也不知道有哪个乐团在一个巡演里有四套完全不同的曲目上演。




Q:这次乐团是全编制来上海吗?


A:我们正常在大型售票音乐会都是全编制。香港中乐团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次我们的编制是八十多将近九十人,因为有些乐曲的编制比较大。



Q:选曲上有哪些特别?


A:今天(11月1日)的这场音乐会,我们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曲目按照我们乐团的十六字方针 “植根传统、锐意创新、不拘一格、自成一体”选取——在艺术上的跨度要大,能展现出来中国音乐文化的张力。


所以我们从古曲《将军令》开始,到《古槐寻根》,找寻我们的文化之根,然后逐渐到经典的、60年前上海首演的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次选的版本是1978年香港中乐团成立的第二年,音乐总监吴大江改编的民乐版本(这个版本是国内首次演出)。他的版本大胆运用了民乐的特色,它用了戏曲响铜乐器,还有一般民乐很多版本很少用的管子和洞箫。有些部分一般的中乐团是高音笙去演奏,但是吴大江版是用琵琶和高音笙;有些部分在原来乐器中混着古筝在弹,就有一种特别的韵味——吴大江版本的这些韵味,是别的版本不可替代的。


还有上海已经故去的、我非常崇敬的朱践耳先生创作的《悲调》。我曾经追随朱先生好久,期望他能为香港中乐团创作一首作品。从他七十岁我追到八十岁,终于在他八十岁生日的宴会上,他答应了我。这首作品是民乐用复调手法来创作的一个经典之作,这将是在未来永垂不朽的艺术作品。


另外我们也特别选了两首香港作曲家的作品,一首是《大树》,香港才子伍卓贤作了四个乐章——小岛、灯火、火龙、守望,表达对未来的展望。我们的乐团的首席、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毕业的张重雪,会用乐团获得国家文化部创新奖的环保胡琴系列,来演奏这首作品。


另外一首是用民乐表达未来主题,那就是《下一站月球》。作曲家伍敬彬非常浪漫,他幻想:2019年1月中国人登上了月球背面之后,国家航天局决定第二次登月,探索月球底下的秘密,而登月火箭的名单上赫然有香港中乐团的名字。


《下一站月球》原来为欧洲维也纳的一组西乐而写,我们这次把它改为用二胡、高胡、扬琴、笙这四件中国乐器来展现。曲子从广东大戏开始,然后到《月亮代表我的心》,再到流行乐的拍子,最后进入一个国际的空间。


吴大江1978年版《梁祝》《悲调》《大树》及《下一站月球》都是第一次在内地首演,希望大家喜欢。




Q:返场曲目很有意思,为什么选《上海滩》?


A:大型的民族管弦乐,也就是“中乐”,其实近代发源地就是上海的大同乐社。上世纪十几二十年代,我这个民乐指挥专业,全中国第一个设立民乐指挥的地方也是上海。


我们特别选了很多观众都会唱的《上海滩》,当然还有大家都特别喜欢、会跟着“呼哈”的《射雕英雄传》——这是我们走到全世界都会演的,今年也会带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这是香港中乐团讲究的“与民同乐”。2008年中国大剧院第一次音乐季首场民族大型乐团演出里,当我们展开我们在香港特有的“与民同乐”互动以后,这种方式很快就在全国被效仿了。今年我们还是用自己的方式,跟观众沟通。听众和演奏者作为朋友,一起进入音乐的世界。




Q:能介绍下乐团自主研发的环保胡琴系列吗?


A:我们在频繁走南闯北的过程中,发现乐团拥有最多编制的胡琴声部,胡琴的声音非常不稳定。我在中央民族乐团时也是这种感觉,在北京好好的,已到广州就被灌满水,闷闷的,声音都变了。胡琴都是蟒蛇皮,蛇皮是有机体,受空气和湿度影响,它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稳定性非常差。让一个民乐团的声音像西方乐团一样每个振动乐器都那么统一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乐器的制作材料就有问题。我们后来用了美国杜邦化工的环保皮,做了很多次实验后,我们的乐器从高音到低音,从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和低音革胡,都有了统一的振动模式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二胡教授严洁敏说,传统二胡的音量一加一不等于二,而香港中乐团的环保二胡,是一加一大于二。每一个胡琴它的共振是一样的,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到北极,还是亚洲、欧洲,(乐器的)声音都是不会变的。香港中乐团一直坚持的就是艺术第一,美好的声音第一。




Q:香港中乐团风格多样,有跟汪明荃合作演绎经典歌曲,还有管风琴音乐会,接下来还有什么新的玩法?


A:接下来的欧洲演出会有我们古老的笙和西方管风琴的簧,这是我特别委约的一个作曲家创作的。


(行政总监钱敏华补充:香港中乐团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演出,包括跨媒体,流行乐合作,十一月份我们和张敬轩还有合作演出。为什么说“不拘一格、自成一体”,就是我们不在框框里,我们不仅仅是民乐。)


“民乐只能这样”或者“香港的民乐只能这样”——香港中乐团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