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成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0-19浏览次数:6253

    2016年10月9日、10日,上音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向东流向东流》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成功上演!师生们自八月以来便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共计有2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排练、制作和演出。

    音乐会版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虽仅演绎唱段,但在上音青年歌剧团青年演员们的演绎下,生动地刻画出了剧中人物形象。在青年指挥家林大叶老师带领下,上音合唱团与上音交响乐团默契配合,使观众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其故事完整性与主人公的心境变化。

    序曲开始,合唱团袅袅吟唱“泪流一行成为一条江,流过脸颊流过山岗……”预示着悲剧结局,引人入胜。第一幕末尾,于素芬的咏叹调《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将一个孝顺、贤惠、坚强的母亲形象跃然于台上,令人动容。随着剧情推进,重唱的恰到好处地运用,使得主要人物的情感矛盾与纠葛,达到一种无法遏制的跌宕。第四幕张忠良与王丽珍的二重唱《求你,求求你原谅我!》更是将全剧推向高潮,而此后以于素芬自杀前的唱段《谁看到我的丈夫》作为结束,悲剧结局令人唏嘘,同时也引人深思——在那个混战的年代里,究竟有多少被利益冲昏头脑、抛妻弃子的现代陈世美,毁了多少人的人生轨迹,但一江春水向东流向东流,一切发生后时间与感情如春水流出,无法挽回……

    一曲终了曲终,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此次演出,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林在勇书记9日白天还在北京开会,不辞旅途劳顿于当晚8点赶到东方艺术中心,观摩了下半场的演出。演出结束后,林书记上台慰问全体演员,并勉励同学们在攀登艺术的高峰时要再接再厉。

 

 

    故事简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的上海,追求进步的教师张忠良(男中音)带着弟弟张忠民(男高音)和青年学生为了给东北抗日联军募捐,闯进了舞会现场。富家小姐王丽珍(女高音)与干爹庞浩公(男低音)、表姐何文艳(女中音)、表姐丈夫温儒林(男高音)等众人深受爱国情绪的感染,纷纷捐钱捐物。突然空袭警报,舞会匆忙结束…..

    春分之夜,张忠良告别妻子于素芬和刚满月的孩子,跟随救援队前往抗日前线。他和妻子以圆月作为爱情的信物,相约胜利后团圆。

    救援队被打散,绝望中的张忠良面对凄冷的月光,对生死不明的于素芬充满了思念。但王丽珍劝诱张忠良抛弃对过去的幻想,到抗战的后方开始新的生活。

    张忠良在重庆融入了所谓上流社会,与王丽珍厮混在一起。直到抗战胜利,何文艳来信力邀张忠良、王丽珍夫妇回归上海。先期抵达上海的张忠良又占有了王丽珍及其所有家产。

何文艳举办舞会庆祝并迎接王丽珍归来,而于素芬也在何文艳家中帮佣。在欢乐的气氛中,于素芬认出了自己失散八年的丈夫张忠良。悲剧接踵而至……


 

     《一江春水向东流向东流》改编自1947年反映特殊年代上海的同名电影,全剧以张忠良由善变恶、不断堕落的蜕变与于素珍的贤惠坚强两条线索,同时推进,反映了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与抗争。改编后的歌剧,由作曲家郝维亚作曲,罗周、喻江任编剧。这部歌剧同时也饱含着周小燕先生的一番心血,先生一直希望“打造一部真正能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周先生愿望的达成,先生在审阅了上百个题材后,最终锁定《一江春水向东流向东流》,对编剧、作曲、演唱、伴奏、舞美等进行全方位指导把关,以98岁高龄亲任艺术总监,2014年作为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大戏首演,男中音廖昌永领衔出演张忠良一角,男中音杨小勇、女高音黄英、女高音李秀英、女中音杨光、男高音韩蓬等歌唱家参与其中,而《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其结构丰富完整,音乐上将传统的调性语言与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相结合的艺术性,引发社会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