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速递

清丽的民乐之声 淳厚的中国韵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17浏览次数:2128

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民乐系每年的专场音乐会“春天的律动”既是民乐界的重要学术活动,也是“上海之春”中的亮点之一,它总能以特定主题的民乐汇演来引领民乐重合奏的探索新方向,反映出上海民乐不断创新的学术追求。

5月11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的“春天的律动IV”音乐会有三部首演的古琴协奏曲,它们以不同创作手法,呈现迥异风格现代琴曲探索。

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以禅意唐诗《竹里馆》、《辛夷坞》(王维)、《题破山寺》(常建)、《江雪》(柳宗元)为素材创作的古琴、女声和中型民乐队《禅诗音画》,带有叙事套曲的特有手法,音调清雅素淡,画境移步换景,在平淡之中展现了不同音画情境中的豁达柔和情韵,突出了中国传统线性思维贯穿的逐层衍展的手法,以旋律及其韵味的渐变展现了音乐的“中和”之美。

旅美上音校友王征、王乐琦夫妇以寺庙中的风物为内容而创作的《东方寺庙》,主题音乐运用传统手法,它更注重古琴本原音色及旋律的运用,由此呈现出恬淡、素雅、闲适、抒情韵致的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欢悦情绪对比,将乐曲在中间段落进行了变化,突出了古琴在与乐队协奏中的特有张力,而变化再现的主题更显得音调的沁雅,音乐在松弛之中结束全曲。

青年作曲家臧恒以传统音乐的特性音调为核心而创作的现代风格协奏曲《海纳百川》,有着更多的和声变化及其大胆音色配器,这种处理而赋予作品更大胆的音色变换,并藉此而带来更大的音响张力,再加上节奏音型的多变、音量变化的宽幅变化及大量半音化音高材料在乐队音乐中的运用,其独奏与协奏间的相互烘托,使作品整体上带有更多的现代音乐特点,扩展了古琴在与大型民乐队协奏中的音乐张力。

另外两部协奏曲是柳琴协奏曲《赤壁》和二胡协奏曲《幻想叙事曲》,青年才俊孔志轩创作的首演作品《赤壁》以叙事曲的手法,将赤壁之战进行了曹下战书、孙刘联盟、初战三江口、连环计诈降、火烧乌林、败走华容道、三国鼎立等七个段落的情境化展开,展现了孙刘联军与曹军之间战争的音响手法的展现。音乐对柳琴演奏法、音色的熟谙使其音乐极具穿透乐队声响的张力,颗粒性的夸张运用,线性旋律以轮指手法的表达,音型上与乐队的协同并进,乐队音响丰满,戏剧性场景的设计合理,都展现出作者在民乐创作上的深思熟虑。

《幻想叙事曲》是在民乐协奏曲领域成绩卓著的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在上个世纪末创作的经典作品,音腔化旋律大气舒展,淳厚而略带悲美的韵味令人心动、感怀,此次展演极大地扩展了之前人们常见钢琴伴奏版本的音色音响空间。作品一开始就以散板的二胡旋律直接点题“幻想曲”体裁的手法,之后进入的不同性格主题以中国古代的清乐、雅乐、燕乐等音阶及山西民歌、戏曲音乐中的特有旋法及音调而进行逐层推展,展现了叙事曲的结构发展手法特点。作品以线性思维统筹并一气呵成,情绪畅达,展现了叙事曲在情境转换上的不同音响特点,其器乐化的探索挖掘了二胡这件拉弦乐器在声腔化基础上的更多音型化空间,给人以有控制的无限延展的音乐渐变之美,这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惯常艺术魅力,也是现代音乐着意追求的情境。

三首古琴协奏曲以古琴特有的音色、奏法及旋法为基础,分别展现了古琴新音乐在发展大型化探索中的不同风格取向,藉此而给古琴现代化探索注入了不同的情味,或优雅素淡,或情趣悠远,或大气恢弘,这为如何大胆推进古琴音乐创作的现代审美之中,为如何探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国际化认同之路,进行了有效尝试,进而探索了古琴特有的音色及韵味。

上述两部协奏曲同样是上音民乐系在创新推展民乐现代化上的思索,它以更为成熟的手法展现了之前已经成功探索过的乐器载体二胡、柳琴上的现代空间,《幻想叙事曲》对线性思维的运用及音响空间的大胆衍展,《赤壁》将古典故事进行现代音响式的叙说及其所进行戏剧场境的合理铺设。它们具有抓人视听的旋律及色彩变化,突出了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趣,都将在这些领域留下亮彩一笔。

本场演出,是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民乐人集体技艺的集中展现。学院民族管弦乐队的整体实力及排演精良,使其呈现出学院派所应用的学术探研实力。戴晓莲、高珊、吴文宜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古琴演奏家的娴熟琴技,将三种不同风格的琴曲内涵进行了深入诠释。尤其是戴晓莲,在其沉稳舒展的演奏技艺呈现之外,对古琴音乐现代化的不断推展,使其学术情怀不断结出累累硕果。金钟奖获得者张碧云的柳琴、陆轶文的二胡演奏潇洒、大气、沉雄、舒展,而她们如此年青就有霸气自信的台风,得益于她们导师的正确引导及自己扎实勤奋的锤炼。方琼的演唱细腻婉约、优雅秀丽,将禅意琴歌进行了古韵盎然的挖掘,展现她作为歌者运用其声于乐队之一分子上的突出配色感,是其艺术成熟的别样显现。吴强的指挥大气舒展,能深入音乐精髓地掌控乐队的起伏转折,使得整体音响变化丰富,听来令人赏心悦目。这些诠释者的华美献技给暮春的上海注入清丽的民乐之声,将三种乐器的淳厚悠远的古典韵味进行了恰到挖掘。

(王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