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统
孙继南:佛曲《三宝歌》源流始末考
《三宝歌》是中国近代高僧弘一和太虚两位大师合力创作的佛教礼赞歌曲,但由于创作年代久远,两法师合作此歌的史实真相,鲜为人知,作者查阅了大量民国时期佛教报刊文献,从中发现若干与之相关的信息与史料,对考究《三宝歌》始末因缘,辨析正误,助益至巨。
杨殿斛:一个“非遗”传承人的音乐人生与社会——音乐民族志写作探索之二“布依族音乐人杨宗培”
杨宗培是黔南平塘县克度乡省级“非遗”保护音乐传承人,从民间舞台到央视媒体,“杂技音乐”是艺术表演还是杂耍嘘头?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支撑了杨宗培老人的音乐人生,也启示我们文化传承以及“非遗”保护应主动作为。
华天礽:对三分损益律和五度相生律异同的分析
在一个八度之内的十二律中(含出发音,不含比出发音高八度的音),三分损益律所生出的十二律,与五度相生律上行五度所产生的律,是完全一样的;而五度相生律下行五度所产生的律,在三分损益律中是没有的。
甘绍成、杨明辉: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文章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建设走过的道路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中国传统音乐教材的类型、编写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肖阳:夏国琼与国立音专
2015年恰逢夏国琼百年诞辰,结合校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工作的迫切需要,作者基于院藏文献,记述夏国琼就读国立音专期间的事迹。
思维·观念
冯长春、李明辉:近代中国新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美学进程
文章于中国新音乐文化草创与发展的视域中,以具体的音乐文化事实为历史节点,从音乐美学与音乐史学的双重视角,对中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学科构建与整体学术走向加以宏观的梳理与阐释。
伍维曦:在文人传统与音乐西学的夹缝之间:青主音乐观的思想史意义
在理性上坚持中国固有文明全面落后于西方,在情感上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一种本能的热爱与眷念,这就构成了青主思想观念中的基本矛盾,而在实践中(无论是社会革命还是文艺创作),两种因素的对立与交融产生了巨大的创造性空间,也构成了空前的破坏性力量。
[英]伯纳德·威廉姆斯 文、谌蕾 译:歌剧的本质
该文译自《新格罗夫歌剧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Opera,London, 1994)第三卷中“歌剧”辞条的第三部分。
分析·研究
郑荣达:二部和声的功能属向
文章根据三和弦为基础的功能和声理论形成原理,进一步探索二部和声在进行中存在的功能问题。
姜蕾:后结构主义下的音乐结构问题探讨
西方整体序列主义之后的音乐创作与后结构主义一些重要概念相契合,以斯托克豪森、布列兹、布朗为代表的欧美作曲家在批判性地继承结构主义的基础上,体现与之相反相成的几大结构特征。
明乐:歌剧《白蛇传》童声合唱结构功能研究
文章针对作曲家周龙获得第95届美国“普利策奖”的歌剧《白蛇传》中的四首幕间童声合唱,展开作曲技术理论分析。
盛利:论徐孟东《交响幻想曲——为中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的音乐风格及其演奏分析
《交响幻想曲》在曲式结构、风格意境表现、演奏技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突破,作者作为这部音乐作品的首位独奏演奏者,旨在结合自身经历,对演奏此曲进行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周铭恩: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谱例分析与演奏要点剖析
文章通过对协奏曲第一乐章谱例的细致分析,阐述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波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同时也阐述了作者认为读谱分析能够辅助音乐理解和演奏水平提高的观点。
读书·乐评
高拂晓:评尼古拉斯·库克《超越乐谱:作为表演的音乐》
文章以尼古拉斯·库克的《超越乐谱:作为表演的音乐》为评论对象,对他的表演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了评述,认为该书是一本有特色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从事表演研究甚至音乐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
黄宗权:开拓当代音乐评论发展历程的创举——记2015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训项目于2015年7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这是国内首个以培养音乐评论人才为目地的综合性项目。文章对该项目的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对学员结构和专业背景进行了分析。
《音乐艺术》2015年第1~4期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