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4.28 作者:徐璐明 来源:文汇报
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
钢琴演奏家 孙颖迪
指挥家 张亮
小提琴演奏家 王之炅
钢琴三重奏 棱镜组合
筝独奏艺术家 罗小慈
男高音歌唱家 韩蓬
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节,也是播种耕耘的季节,这正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名字的由来。今晚,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开启第32届的大幕。世界音乐又将绽放在春天的上海。
从今天开始至5月18日,音乐节期间,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阿根廷、丹麦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乐队、音乐家、舞蹈家将奉献63台精彩纷呈的音乐舞蹈演出。
亮点一:抗战题材凝结和平寄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之春”将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用音乐讲述这一个伟大历史事件给人深邃而久远的启悟。
朋友,你听过黄河吗?——纪念冼星海诞辰11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音乐会,由上海爱乐乐团携手两岸三地200位艺术家联袂演绎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民族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大型民族管弦乐《和平颂》音乐会将演奏爱国主题的民乐协奏曲《临安遗恨》、《雪山魂塑》以及赵季平作曲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和平颂》;圣彼得堡交响乐团音乐会将奏响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卫国战争而作的交响曲《列宁格勒》。
《和平颂》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历时三年创作,是中国第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反对侵略战争、呼唤世界和平、抒写时代主题的大型民族交响乐。
1942年,正值前苏联卫国大战处于关键的转折时刻,在硝烟弥漫的西伯利亚战场上,圣彼得堡交响乐团(时称列宁格勒广播乐团)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极大的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可以说,这部战争史诗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此次访华,乐团将由俄罗斯功勋指挥大师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夫指挥,献上凝结着战争记忆与和平寄托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亮点二:海内外名家名团云集
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是海派文化的时代精神特征。上海正在成为全球优秀文化汇聚的舞台。聚光灯下的“上海之春”,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欢迎海内外优秀音乐、舞蹈家。
本届“上海之春”邀请了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轻音乐团等活跃在国内乐坛第一线的专业音乐团体,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阿根廷、芬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表演团体及艺术家参加。其中,“美国次女高音乔伊斯·迪多纳托独唱音乐会”、“英国国王歌手合唱团音乐会”等最受人瞩目。
乔伊斯·迪多纳托是当今世界乐坛最炙手可热的次女高音,《纽约客》则称她“是这一代中实力最强的女歌手”。凭借其“24K纯金”般的嗓音,迪多纳托近年来横扫全球各大颁奖典礼大奖。5月8日,这位“歌剧皇后”将为上海观众带来一场独唱音乐会。迪多纳托可以驾驭古今各类歌剧中的男、女不同角色,次女高音丰富的戏剧性色彩也在她身上一展无遗。从被献祭的伊菲吉妮亚公主到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她将完美再现蒙特威尔第、亨德尔、维瓦尔第、格鲁克等伟大作曲家笔下的“女王们”,以及关于她们的那一段段爱恨纠缠的古老传奇。
英国国王歌手合唱团成立于1968年,由六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合唱学者组成。这支无伴奏人声组合以精确的音准、明亮的音色和完美的混声风靡全球。醇厚明亮的中低音衬托出高音清凉柔润的质感,构建了一座“声音金字塔”。“国王歌手”对演唱的作品可谓是“来者不拒”,从老牌作曲家到乐坛新秀,从文艺复兴的赞美诗到至酷至炫的人声爵士都游刃有余。5月15日,这支合唱队将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登台演出,为观众带来一台“充满英式幽默”的音乐会。
亮点三:缅怀大师前辈,激励新人新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师决定了文化的高度和艺术的深度,而不断涌现的年轻艺术家则展现了文化的活力,代表着城市的生机与未来。本届音乐节首创“向大师致敬”系列活动,在缅怀大师的艺术成就的同时,鼓励新人的艺术追求,激励原创新作。
“向大师致敬”系列活动以5台音乐会和1个研讨会的形式,纪念闵惠芬、黄贻钧、西贝柳斯等大师。“上海之春”有意将“向大师致敬”系列打造成每年的特色文化品牌,把中外音乐大家的艺术精髓普及给更多市民。
今年是闵惠芬逝世一周年,52年前,正是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上,闵惠芬夺得一等奖,由此开创了她二胡演奏的新时代。在52年后的“上海之春”,为这位二胡大师的一生做一次艺术回顾。
本次音乐节上,将有两台纪念闵惠芬的演出。4月29日,上海民族乐团将在上海大剧院举办“扎根人民弦韵永存——二胡大师闵惠芬纪念音乐会”。5月11日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将奏响由上海文广民族乐团、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民乐系联合承办的“纪念闵惠芬大师音乐会”。两台音乐会曲目将再现闵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以此缅怀和追忆闵惠芬大师对二胡艺术作出的杰出贡献。
5月9日,一台纪念黄贻钧诞辰一百周年专场音乐会将在上交音乐厅举行。黄贻钧是一位全能的艺术大家,也是我国交响乐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56年起,他出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执掌上交后,黄贻钧不仅带团奏响莫扎特、贝多芬等西方音乐巨匠的杰作,还积极推动中国作品在世界舞台亮相,开始大量演出中国作曲家作品,为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音乐会将上演黄贻钧的《花好月圆》等作品。
力推新人新作是“上海之春”的活力源泉。本届音乐节推出的原创及新人演出节目总数为12台。
今年的开幕式音乐会,是一台推介优秀青年音乐人才和原创作品的音乐会,上届上海之春最佳新人奖得主韩鹏、棱境组合以及入选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张亮、王之炅、孙颖迪等将集中亮相。
“上海之春”还是展示上海原创舞蹈力量的平台。今年,上海三大舞蹈专业院团都将献演最新作品,如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朱鹮》、上海歌剧院的舞剧《奔月》和上海芭蕾舞团的《乐·影——大提琴与芭蕾的对话》。其中,原创舞剧《朱鹮》将率先于五一假日期间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作为世界珍稀物种,朱鹮从农耕时代与人和谐共处,到工业化社会受到生存威胁濒临灭绝,成为博物馆的标本,再到最后在人们的悉心呵护下重生。由朱鹮命运所折射出的环保命题,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正是舞剧《朱鹮》所表达的主题。
拓展阅读
那些因为“上海之春”被记住的剧目
《梁祝》
1959年5月27日,兰心大戏院里坐满了观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举行的“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上海之春”的前身)的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专场在此举行。由何占豪与陈钢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这场音乐会中首次公开对外演出。
《梁祝》诞生以来伴随的传奇,以及1959年“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结束后的广受好评,直接催生了丁善德办“上海之春”的想法,“欧洲有一个‘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办一个‘上海之春’?”《梁祝》让丁善德觉得上海有创作实力,也可以“出作品,出人才”——这也是“上海之春”一贯坚持推崇“新人新作”理念的由来。
《白毛女》
1964年的元旦,上海舞蹈学校受到当时戏曲界纷纷排演改编或新编现代戏的影响和启发,决定将久演不衰的歌剧《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剧,并立刻成立了由校长李慕林、编导胡蓉蓉和作曲家严金萱组成的创作小组。
经过4个月夜以继日的创作和排演,芭蕾舞剧的最早雏形——由蔡国英、顾峡美等主演的小型芭蕾舞剧片断《白毛女》,在当年5月的“上海之春”文艺汇演期间进行了实验性的演出。这一通过高雅的芭蕾舞演绎富有浓郁民族特色舞剧情节的崭新尝试,引起台下观众的感情共鸣。为了更好地增加大型芭蕾舞剧的创作力量,当时特地从其他艺术团体先后抽调出许多杰出的艺术人才,经过第二轮重新创作修改的芭蕾舞剧,在1965年第六届的“上海之春”上进行公演,轰动一时。
《东方红》
1964年5月,在文化广场举办的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式上,3000名演员表演了音乐舞蹈史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演出轰动一时,加演7场,场场爆满。7月13日晚,访问缅甸归来的周总理与陈毅一起来沪观看演出。这场演出,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看得十分认真。演出结束已经是夜里11点,两人顾不上休息,连夜召集孟波等人研究,酝酿赶在国庆之际在北京也上演一部类似的大型歌舞。事后,周总理将黄贻钧、李仲林、才旦卓玛等16位《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的主创人员调到北京参与《东方红》的创作——这便是《东方红》的缘起。
更多详细信息请登录“上海之春”官方网站www.ssim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