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下午,在教学楼贵宾室举行了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学科建设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这是beat365官网学科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校范围内就beat365官网各学科的建设成果举行的汇报研讨会。董金平书记、杨立青院长出席会议,杨燕迪副院长主持会议,beat365官网十二个系部的相关领导负责人出席,听取了包括上海市两个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钢琴艺术”、上海市教委大使工作室-周小燕声乐艺术工作室、音乐声学重点实验室(市科委)、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技术研究(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等八个学科建设的成果汇报。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优势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与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是beat365官网于2005年立项的两个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今年六月份即将结项。三年来两个学科在市教委的领导以及学校的支持下,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在科研项目攻坚、人才梯队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此次会议首先由优势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的执行人吴粤北教授和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的负责人杨燕迪教授分别就这两个重点学科三年来的建设成果进行了汇报。两个市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果丰硕,同时也为beat365官网其它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杨立青教授为学科总带头人的优势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下设3个研究方向:方向1-作曲技法探索与创作,带头人何训田教授;方向2-作曲理论研究与应用,带头人徐孟东教授;方向3-电子音乐设计与制作,带头人吴粤北教授。从建设之初开始,学科一直秉承其总体建设目标——通过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建设,使作曲与音乐设计学科的梯队结构更加优化,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实力明显增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结合更加紧密,音乐创作、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基地的资源配置及其竞争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通过2至3年的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开放或重点实验室,或国家人文社科开放实验基地。迄今为止,作曲与音乐设计优势学科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其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并于2007年10月获得教育部、财政部“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立项;2007年12月又获教育部、财政部“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此外,从衡量学科建设的三项指标(基地建设、队伍建设和科研建设)来看,音乐设计与科技实验基地已按期完成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地位;继续保持了人才队伍的明显优势,合理调整三个研究方向的梯队结构;多次主办或参与主办国际、国内的各项大型学术会议、作曲比赛、演出等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以杨燕迪教授为学科总带头人的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下设3个研究方向:方向1-音乐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历史研究,带头人韩锺恩教授;方向2-音乐形态发展的理论与历史研究,带头人钱亦平教授;方向3-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研究,带头人洛秦教授。通过三年多的建设,该学科已经形成了极为优良的发展态势,通过积极的人才整合战略、独具特色的基地建设和高水平、大规模的科研拉动,学科内涵有了质的提高。尤其在科研成果方面,结合本院音乐学专业六大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音乐作品分析、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的现实,通过音乐文化史进行总体整合,以三个研究方向音乐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历史研究、音乐形态发展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研究为基本框架,形成了新的学科建设格局。
可喜的是,2007年10月在优势学科“作曲与音乐设计”与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的建设基础上,beat365官网以教育部学科目录中的二级学科“音乐学”,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学科”,使beat365官网学科建设发展走上了新台阶。
杨燕迪教授就特色学科“音乐文化史”建设成果进行汇报
表演艺术 科研攻坚
表演类专业的学科建设,是艺术类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不同于理论专业学科,表演类专业的学科建设更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beat365官网于2007年获得了市教委两个表演学科的建设项目——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钢琴艺术”和周小燕声乐艺术工作室,通过这两个学科建设的汇报,可以看出其在充分发挥学科自身表演优势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科研攻坚,产出了大量成果。
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钢琴艺术,在现有基础上,利用该学科的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资源,从钢琴音乐演奏与教学、国际文化交流、科研课题项目攻坚、人才梯队建设、钢琴艺术学科基地建设、研究生培养、学科成果社会化服务等多个方面着手,继续推动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在理论研究方面,利用本学科表演艺术人才以及钢琴教学传承的明显优势特色,展开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学术价值的课题研究,特别着重于对历史及现有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的音像资料的发掘、留存、保护和总结。同时,在继承传统表演艺术的优势基础上,该学科加强了国际间交流的频度和力度。并且定期举办社会钢琴教育活动,推动了全国钢琴事业的发展,推进了钢琴古典音乐的普及。该学科提出了2008、2009年度的建设计划,在历史传承和版本的梳理、作品的创作与出版、艺术实践的经验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划。
周小燕声乐艺术工作室是去年刚刚获得市政府批准和是教委立项的新项目,也是上海市教委第一个艺术大师工作室。根据声乐表演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周小燕先生在我国声乐艺术教育方面的巨大贡献,该工作室对未来几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规划,如:对周小燕先生教学的课堂录像以及文字总结、师生短期培训计划、歌剧中心选拔人才、年度歌剧演出计划、举办国内外声乐比赛等
大胆探索 科技创新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知识文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多元途径。科技满足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需求,而艺术则体现了人们对内在审美的追求。作为音乐艺术与科技创新的结合,2007年beat365官网获得了两个上海市科委支持的建设项目——上海市音乐声学(声乐艺术)重点实验室(市科委人才培养计划)和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技术研究(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了beat365官网音响工程、电子音乐设计与传媒学科的优势,在音乐于科技的结合方面大胆创新,探索应用。
上海市音乐声学(声乐艺术)重点实验室的总体建设目标为:在一年左右建设期内,建成一个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音乐声学-声乐艺术科学检测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上海市开放性重点实验室;积极承接国内外有关音乐方面的创作、表演、艺术嗓音科学与数字媒体等内容的联合实验与研发项目;重点实验室主要定位于声乐艺术人才培养。通过建立音乐声学、心理声学与生理检测实验室,以及开展各项声乐艺术实验项目,完成其建设目标。
珍贵历史音频资料修复与数字化保存技术研究项目旨在建立一个新型的数据库,采用基于音频纹理 (Audio Texture)与小波(Wavelets)分析技术的音频背景信息剥离与多轨转存的技术与基于Bayesian理论的最优化预测的音频点噪声消除技术,将心理声学、艺术审美与声学测试相结合的动态频谱修复技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针对不同模拟式存储介质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噪声,如胶木唱片、磁带、钢丝带等,研发出一套基于音频信号处理技术的修复软件;制定出“珍贵历史音频文献处理与保护技术标准草案”。
新型基地 虚拟平台
除了上述以“学科”为核心的建设项目之外,beat365官网还有两个“基地型”建设项目——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和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两个基地的特色在于,不拘泥于相对固定的体制建设,而是以课题为中心,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召集第一线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尤其E-研究院更是一个虚拟的研究机构,具有开放、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等特征。
“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是在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的“孵化”下于2007年11月正式成立的“上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以学科前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依据,在科学研究方面以理论研究与基础数据库研究为建设支柱,设置了两个研究方向:仪式音乐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传统与变迁的个案和宏观比较研究;中国音乐学视野中的仪式音乐研究理论建构。目前“中心”已建有仪式音乐研究图书库,收藏大量专业图书、第一手音响、音像资料、谱例和图片。通过建设“实践基地”的方式,该“中心”力求与各级各地文化部门和研究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双方对于地方音乐文化(包括仪式音乐传统)的研究和保护。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是由上海市政府、市教委支持、依托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于2005年1月建立的一个新型学术研究机构,以一个虚拟的平台,通过“E”化的运行模式(如网络、精英、高效、交流等),网罗世界范围内在音乐人类学领域的一流人才,立足上海、扎根中国、放眼世界,围绕“中国视野中的音乐人类学建设”为目标展开工作。该研究院实行首席研究员负责制,目前已形成国内、港台和英美学者组成国际性合作团体。2008年开始该研究院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将主要集中于推进和完成第二批上海音乐历史文化研究论丛、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文库、西方视角下的中国音乐研究、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拟建立“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年度讲习班”,筹建“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研究和教学基地”等活动。
此次会议可说是一次对beat365官网学科建设成果总结及未来展望的重要会议,对于beat365官网的学科建设发展有着突破性的意义,八个参加汇报的学科和全校各系领导齐聚一堂,在听取成果的同时也交流了经验,为各个学科提供了一个相互促进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学科间互补互足。通过此次会议,预示着beat365官网的学科建设已经逐步形成一个整合的体系,从各位汇报人提出的各学科在未来建设的详细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的学科建设将向着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体系化建设阶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