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永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11-09浏览次数:2228

 

 

在事业中感受幸福  在事业中获得快乐

徐宇宏

 

什么是快乐?如何才幸福?现代人大都觉得每天都在忙忙碌碌,都在为着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奔波,都在努力追求着个人的价值实现,都在追求着“事业”成功,都在追求着巨大成就。希冀着有朝一日能摆脱辛苦的奔波,不再需要艰苦的创业打拼,以为那时就可以快乐幸福了。但是当“事业”成功了,获得成就了,生活改善了,却并没有感到幸福,也并没有获得快乐。因为所谓“事业”只不过是谋生的手段,所谓成功只不过是有了可以与人炫耀的资本,所谓成就也只是历经艰难困苦的应有的回报,而幸福仍然只在遥远的彼岸,所以并不能从所追求的一切中获得幸福感,然而人们却都以为自己在孜孜以求着幸福。

那么,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在哪里?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方永刚教授的事迹或许可以指示我们。他当教员22年,讲过10多门课程且连年被评为A级,年均200%的工作量;工作之余攻读完硕士博士学位,给校外党政军民各界授课超过1000多场;近5年,完成7项国家和军队重点课题,主编16部理论专著,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给党员讲课却有1000多名群众自发旁听;患癌症却在手术后一周就为学生辅导论文。在旁人看来,教授的人生中有太多的辛苦和不易,但是他自己说: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是我无悔的事业追求和人生的最大快乐。 他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名理论工作者在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时巨大热情的迸发,那种将看似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激情。他讲课激情四溢,一气呵成,犹如环环相扣的评书,又像是众口可调的厨师,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个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的的讲台却不仅仅在课堂上,也在田间地头和厂矿机关,他会利用各种场合,针对听众的需要和急切关心的问题进行宣讲和解答。他始终以火一样燃烧的激情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普及着党的创新理论,用他激情的力量撼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灵。

为什么方永刚总是满怀激情,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研究就深入一步;为什么他总是满怀豪情,不会被任何困难所阻挠和吓倒,即使重病在身;为什么他总是满怀真情,殚精竭虑地帮助群众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他这样不苦不累么?方永刚宣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他自己说要讲到只剩最后一次心跳。在癌症手术后接受化疗期间,身上还插着几根导流管,他又回到学校给学员们上了最后一课。为什么他会如此坚毅?他自己说:我是一名理论战线的工作者,只要能为党的创新理论服务,我就是快乐的,哪怕再苦再累,我也在所不惜。 作为一名党的理论战士,他始终谦虚地、质朴地进行自己神圣而平凡的工作,像红烛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方永刚说:人活着就要尽责,我要让自己的生命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事业中燃烧。 而投入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事业,并非是他人强迫,并非仅仅是获取生活之资的手段,首先是他本人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信,在坚定的信仰支持下,他由感恩到感知,由自发到自觉,全身心地投入并从理论的学习传播中获得极大的乐趣。而但凡乐趣,大约总是与负担同在的,毫无负担的乐趣,永远是浅薄的,不长久的。比如我们买书淘书之乐,比如集邮之乐,比如收藏古玩之乐,比如养花鸟虫鱼之乐,等等。那么我们亦可以说,幸福或许也正是和艰难相连,没有经历过艰难努力的幸福感觉,也是浅薄的,难以长久的,或者就是虚假的,不能是切实的幸福与快乐。佛家说“烦恼即是菩提”,或可理解为着迷、关切、执着于当下的存在,然后才可能有所谓的了悟的,不着迷也就没有了悟。那么幸福也就在似乎是艰难困苦的事业进行当中的吧。

方永刚教授正是无比热爱党的理论事业,将这一事业融入了血液,内化为他生命的一部分。犹如雨露之于小草的生长,犹如空气之于生命的呼吸。方永刚有一句名言:一生只爱一个,这个一个,就是党的神圣的理论事业。他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在他的这种激情深处,是他对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真挚信仰。唯其如此,当他遭遇车祸,只能一动不动躺在病床上时,他仍然双手举书,三个多月读了四十多本。当癌症威胁着他,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时,他想和春天有约,和夏天有约,和秋天有约,和冬天有约,为的是在他手术一周年时重返三尺讲台,向同志们献上一堂宣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课。只要生命得以延续,他就要继续探索真理以达到一定深度,继续宣讲真理以达到一定广度。这便是他在坚定信念支撑下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热情,就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着真理,就是他所获得的最大幸福。方永刚说:没有科学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我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信仰而工作,自己想做而去做,就不觉得苦,而且板凳也能坐得住。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个共产党员把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党的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党的事业中找到幸福感,能够在旁人看来似乎是过于艰苦的境况中得到快乐与幸福,所以医生预言的最后期限一天天临近,而方永刚依然笑对生活。

这就譬如庐山,不识得它的面目,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么?一座大山,就像一个伟大的人格一样,当然只有离开一段距离才可得观其全貌,得观其外部轮廓。但也正因为如此,也就只是得其外部之貌像,未必就是其真面目了。我们必须曾在此山之中,勘踏过其中的草径,漱饮过其中的溪流,抚摸过其中的石和树,我们必须曾活在那里,才能真正看到,才能从外形看到实质。这么说,我们若要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就非曾在庐山之中不可了。此意也即如常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未必旁观者清的一样。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庐山”之中感受、体会,终体贴出快乐与幸福来。

局外人,旁观者目之为艰难,寂寞,痛苦的,在其中者却未必以为,相反以为是真正的快乐在其中。坐“冷板凳”,其实并非是其以为痛苦的事情,工作已经成为他的需要,成为生活方式,所以可以投入,所以有极大的热情,所以会有他人所以为的难以理解的以苦为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工作责任,为什么不能在其中去感受快乐呢?我们提倡以人为本,不是要人们都是在工作的压力下仅仅觉得痛苦、辛苦、劳苦,而正是要让人们——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的人,不同的才能的人,不同的追求爱好的人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得到快乐得到幸福。

乐在其中,不以为苦,或者其实那并不是苦,而只是一些人所以为的。我们学习方永刚,或许这倒是我们可以从他身上获得的一点罢。

 

 

20075